中国古建筑构件——戗角与斗栱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1-09-24 09:44:49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由于中国传统建筑存在南派和北派的差别,其中有一些构件和技术手法的名称也存在不同。

  由于中国传统建筑存在南派和北派的差别,其中有一些构件和技术手法的名称也存在不同。香山帮传习所的研习讨论会主要以南派的香山帮技艺手法为主,因此所涉及的有关名称为香山帮的叫法,为了便于读者的阅读以及与其他书籍进行对照,我们对一些不同的称谓,在其后以括弧标出近似的北派叫法。由于技艺的复杂性因素,这两者称谓并不能完全等同,这里仅作为一种参考说明。


  香山帮行业里有种说法:一个匠人要能负责过“五木”的师傅,才算有本领的。先讲戗角我们香山帮叫“出角生活”(吴语),北京的枪(翼)角有两种,一种是大式做法,一种是小式做法。香山帮建筑中有一种戗角就是北京的小式做法,因为工艺是彼此相通的。


  所谓大式做法就是完全按照当时北京的规范要求来做,这里是指以前北京的老的法度规范,现在要求建筑规范全国统一,所以也不提北京的原来的规范,其实以前北方有一个规范的,也就是技术标准,它规定了各种要求尺度,按照这个做就是大式做法。北京的大式做法的枪(翼)角上翘的角度比较大,老戗(老角梁)和嫩戗(仔角梁)是两根粗壮的木头拼起来。一般来说,戗角的断面和柱斗的断面差不多,都很粗壮,因为上面要砌斜脊,重量很大。老戗前面要伸出来一段,后面要深到桁条的底面,戗(翼)角上面有个“油盏潭”(吴语)(桁椀),就是挖一个口子,可以放桁条,将桁条放一半进去。



  这是老戗(老角梁)的下面部分,上翘部分又是一根大木材,它头上有点翘,做好后合在下面的老戗上面,也要开“油盏潭”(桁椀),两根合抱,夹住步桁,前面放在两根桁条相交的叉角上。它的嵌角也是有要求的,叫“错三翘四”,因为嵌角出檐要长出一部分,这个长出是多少?就是三根椽子的宽度,大式做法的椽子都很粗,要有十几公分,要错出三根椽子的宽度要将近50多公分,嫩戗(仔角梁)要翘出四根椽子的宽度,也有四、五十公分。


  下面一根老戗(老角梁)和上面的嫩戗(仔角梁)之间用木销销住。这种销子是在木材两端上下开个口,用力敲进去,看上去不是很牢固,其实除非在里面烂掉,否则是无论如何拿不出来的。这个叫“踏紧销”,会越敲越紧,不懂的人是取不出的,要懂的人从反方向敲,才可能将它去掉。以前连接件都是用“踏紧销”的,现在可能用金属件来连结。这个“错三翘四”是发戗(翼角处理)的规律。


  戗(翼)角边上的椽子,我们南方叫“摔网椽”,北方叫“翼角椽”,飞椽的叫法南北都一致。北方的用材都用东北松,它要比杉木粗壮结实,牢度也大,还有个原因是北方没有白蚁,白蚁离不开水,所以南方多雨水,适于白蚁生长。北方就基本不考虑白蚁危害,北方建筑坡度都不大,屋顶要放较厚的土层,为保暖。所以戗角也要求有较大的承载。


  北方还有一种小式做法,主要在小建筑上,就是一根老戗木(老角梁)从上面穿出来,老戗木(老角梁)上面钉一根嫩戗(仔角梁),这根嫩戗(仔角梁)比飞椽大,这就是北方的小式做法,这个做法和苏州的一种做法相同。



  苏州的戗角一共有四种做法,一是发大戗。就是戗角有老戗、嫩戗翘起来的。翘起的角度各个时期和各个地方是不一样的,唐宋时期比较平,明清时期比较陡。第二种是老戗发戗,这种戗角没有翘起来的嫩戗,一般次要建筑用老戗发戗的形式。老戗发戗中间一根老戗,放上摔网椽。第三种是烟筒头戗,它的头上像烟筒的头形状,所以得名。是在老戗的头上接一段圆的,摔网椽头上也接一段弯的,这种戗角在狮子林有。第四种是与北方的小式做法相似,它是老戗上去有一根嫩戗,再上去一钉。老戗和嫩戗都是有错势的,往上也翘起不高的,在苏州园林有两个,拙政园远香堂和天平山的乐天楼。


  戗角的翘起到底要翘起多少?这和时代、地域等因素各有不同,不能完全按照《营造法原》的说法,它的角度不是固定死的,是有很多变化的。拙政园的“远香堂”和“倚玉轩”两个角度就不一样。一般来讲是要做斗拱的,老戗的大小要根据斗拱坐斗的大小来定,即使不做斗拱,就要估算出这个建筑应该做多大的斗拱,再根据坐斗的大小来做老戗。老戗的木戗一共应该有三块料,现在也有做两块料,最下面的一块三角形状叫“菱角木”,这个木料的要求很高,它影响到戗角发戗的弯度,这块菱角木是过去讲的所谓“五木”之一,它和嫩戗有个连接点,叫“檐瓦槽”,过去开这个檐瓦槽要求也很高,要用墨来测试它与嫩戗的配合紧密程度,是在里面放墨,将嫩戗插进去,拔出来看插进去的地方是否都染上了墨,要是有地方没有被染黑,说明嫩戗和老戗配合不紧密,必须进行修正后再试,直到连结紧密为止。以前老戗和嫩戗连接以后,要求上面能放上一石米,他们的连接不动摇,这就符合要求了。


  菱角木上面压一块箴木,最上面是扁担木。木工戗角这样就做好了,如果压得太高,会造成瓦工以后的水戗发戗做得圆弧度不圆,或弯势不好看,这其实问题在于木工身上。


  还有戗角头上有封檐板,两块封檐板在戗角头上形成合角,瓦工发水戗发出多少就看着这个封檐板合角角度,现在有很多建筑这里都是断的,造成水戗发戗没有基准点。木作和水作在整体建筑的思路上会有不一致的地方,这样虽不会影响工程质量,但是局部失控也会在整体形态上体现出不和谐的一面,今后在这方面要注意。


  作木戗是需要放大样的,虽然通过现代数学的开平方公式可以算出来,但是算出的知识点和线的位置,和实际操作的材料还是有区别的。用数学公式套算是很精确,要是同时在结合传统的放样模式,只会将建筑做得更精美,所以我们在掌握现代科学的同时不能将传统的程序都一概抛弃。


  做木戗还有几个注意点:


  一是摔网椽的排列,越是靠近戗角的部分越要排得密,最大的间距不要超过直径,一般也就是27到29公分,否则太密望砖会放不下。


  二是房屋的正间的摔网椽中间要放一根构件,如一根椽子,下面有斗栱,但是这个形式在明代以前却相反,以前是不能放的,原因是什么?现在也不得而知,只要知道现在的摔网椽的数量一定是单数,宋式的是双数,宋式的叫法也和现在不同,斗栱就叫“铺作”。


  另外还有里口木的样板也需要放大样,弯里口木应该用一根弯的木材做出来,一头很高20公分,一头稍低和立脚飞一样高基本在7公分,凡是有立脚飞的地方都要开洞口,立脚飞的头上有一根凤头线,碰到嫩戗,下面放在椽子头上,正好90度直角。这条钱是需要计算的,因为角度要变化的,要根据老戗头的错势变化,最后一个摔网椽洞口是直的,其他都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很有技术的,以前都是把作师傅放好样板,让大家照样板画线,摔网椽通过放大样基本都很准确了,只要按照大样做,放上去都会很准确,有些不准稍作休整即可。


  上面是一个斜面,因为老戗高,椽面低,弯里口木也是斜的,椽子钉出来也是斜的,中间的过渡就靠一根戗撒母,北方叫伸头木,苏州的摔网椽的椽头是方的,和里口木不完全平,要出来一条棱,以后在油漆时要倒棱。木工有句话:“木工不倒棱,一世不出名”,就是说正宗木工做的活都需要倒棱,要是棱角都不倒的东西,一看就是不正宗或者是外行干的木工活。


  总之摔网椽的头是方的,弯口出一条棱,这个和其他地方有些不一样。在里口木的洞口里加立脚飞椽,立脚飞椽有斜势的,头上是个平行四边形,平行的角度不一样,越到顶上越斜,和下面的摔网椽,弯里口木一样,是一种逐步过渡,对于立脚飞椽我们在制作过程中会有时感觉它的方向不对,其实这只是一种感觉,因为在最顶上几根要反方向的,我们不能靠视觉形象来感觉,只要按照放样的线为标准,就不会出错。


  立脚飞的头上要钉根眠檐,眠檐是翘出的,要锯两条线,因为它是扭曲的,眠檐不能是一整块钉上去。戗角上面有一块鳖壳板,因为形状像乌龟壳,所以得名。上面有个千斤销。


  老戗和嫩戗的角度各个时期和各个地方是不一样的,唐宋时期比较平,明清时期比较陡。



  唐(上)宋(中)元(下)


  水戗发戗的吞口,两片滴水瓦中间的宽度不能超过两根手指。上部推上去的是角柱,角柱的高度是根据摔网椽的根数,摔网椽如果是七根,他就是5、7、9,如果摔网椽9根,角柱高度就是7、9、11,以此往上推。原因是摔网椽多,侧引力就大,导致出水就大。


  建筑的斗拱,在我们南方叫牌科。牌科是木工上的典型构建,原则要求是要做得精细,技术要求比较高,都是由把作师傅亲自来控制质量。牌科的作用主要有三点:


  一、它位于柱与梁之间,屋顶的重量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台基,起着承上启下、传递重量的作用。


  二、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屋檐挑出一定距离,出檐更加深远、壮观,并使柱子、门窗防雨防潮。


  三、它构造精巧,造型美观,如盆景,似花兰,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


  牌科的分类:


  一、按照部位分,可分1,桁间牌科2,柱头牌科3,角牌科4,步十字牌科5,金十字牌科6,随梁牌科7,脊云牌科


  二、按照外形构造分可分1,一字牌科2,十字牌科3,丁字牌科4,十字转角牌科5,琵琶撑牌科6,网型牌科


  三、按尺寸分1,寸半式牌科2,二三式牌科3,三四式牌科4,四六式牌科5,五七式牌科6,八六式牌科7,一七式牌科8,双四六式牌科9,九十三式牌科10,双五七式牌科


 

本文标题: 中国古建筑构件——戗角与斗栱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105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