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黎族的服饰特征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9-12 14:10:01  来源:360百科  作者:网络
核心提示:古代黎族女子擅长纺织,在服饰纺织中占重要地位。在黎族民间故事中,就有"丹雅公主剪布对折成桶(筒)裙、带项戴铁圈和铁链战恶鬼""黎家老母绣花裙"等关于纺织的故事。纺织是黎族妇女主要的事务。

古代黎族在服饰文化方面存在多种服饰特征。通过对黎族服饰进行分析,可以从中看出黎族服饰具有的文化内涵。

  (一)古代黎族服饰是黎族适应自然环境的表现


  古代黎族服饰具有的文化特征与黎族所处地区自然环境密切相关,黎族服饰是黎族对自然环境适应的表现。海南地区天气的异常炎热、多雨潮湿。黎族居住在高温多雨的自然环境下,穿短衣和裙子,可以起到散热的效果。据前人研究,头部尤易为自然中的寒暑湿热所侵袭。生活在高温多雨气候下的黎族选择了椎髻,可使头部最大限度地散热,有利于在高温条件下保持适宜的体温。此外,黎族地区常年地面潮湿,光着脚行走比穿鞋更方便。在社会发展水平普遍处于较低的时代,古代黎族服饰是黎族适应自然环境的需要。


  (二)古代黎族服饰是黎族族群认同的文化符号


  服饰是一个民族外在识别的重要标志。作为一个族群外显的文化符号,服饰是维系族群认同和别异的有效手段和方式,它不仅标识人们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还具有社会控制作用,可以规范社会中的人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折射出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意识和交际习俗。黎族的短衣、筒裙、椎髻跣足、戴耳坠、文身等服饰文化特征是黎族认同本民族、区别于异族的重要特征。不仅如此,黎族服饰还是黎族族群内部认同的方式。黎人"当额作髻,髻有金银钯或牛骨簪,其纵插者生黎也,横插者熟黎",发髻的装饰是黎族中生黎与熟黎各族认同的标志。


  此外,还可从服饰上区别黎族人民不同的身份等级。一般的黎族百姓"(男)皆椎髻跣足,插银铜锡钗;妇人高髻,钗上加铜环"。这是为官黎族与普通黎族服饰的区别。在文身方面,黎族有"良家之女方绣,婢媵不得绣"的规定,文身是黎族女子身份的象征。可见,黎族服饰不仅是黎族区别于异族的文化特征,也是黎族族群内部自我区别的标志。

  (三)古代黎族服饰是黎族妇女智慧的产物

  古代黎族妇女在黎族服饰制作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黎族妇女凭借自己的智慧,通过制作服饰创造出了本民族的服饰文化。


  古代黎族女子擅长纺织,在服饰纺织中占重要地位。在黎族民间故事中,就有"丹雅公主剪布对折成桶(筒)裙、带项戴铁圈和铁链战恶鬼""黎家老母绣花裙"等关于纺织的故事。纺织是黎族妇女主要的事务。黎族服饰从贯头衣发展为简单的简裙,再进一步发展为"五色烂然"、色彩鲜艳的短衣、黎筒,都是黎族妇女智慧的结晶。


  此外,黎族纹饰也多是出自妇女之手。黎族妇女成年后,便置酒会邀请女伴,通过"自施针笔"的方法给自己纹饰出花卉、飞蛾等形状各异的文身。这些文身是黎族妇女对自身美的追求,也是黎族妇女才能的体现。


  黎族传统服饰植根于黎族的社会生活,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显示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在海南黎族社会发展历史、民俗、宗教信仰、生产生活等的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海南黎族传统服饰内容丰富,形式优美,工艺考究,具有较高的工艺价值和历史价值,在中国国内乃至国际上都具有唯一性,不可替代性。以黎族地区当地特产为原料的服饰面料生产,以天然植物为染色原料的织染方法,记忆黎族特有民族性格的黎锦技艺,尊古承先的氏族符号,对于现代的服饰文化而言,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标题: 古代黎族的服饰特征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107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