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茶的品种众多,大多数带有天然花香味。主要品种有铁观音、武夷岩茶、凤凰单丛、台湾乌龙。
性味:味甘、苦,性凉至温(视发酵及焙火程度而定)。
归经:归心、胃、肝、脾、肺经。
青茶的发酵及焙火程度不同,其茶性亦会有所差异。发酵程度较低,轻焙火者,茶性偏凉;发酵程度较高,焙火较重者,茶性由平性至偏温。
青茶的功效如下:
一、提神醒脑
青茶能提神醒脑,用于精神困倦、头昏脑涨、昏昏欲睡。
南宋赵希鹄《调燮类编》云:“少饮则醒神思……晚茶令人不寐,有心事者忌之。”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称茶能“清神少睡”。明代李中梓《雷公炮制药性解》亦提到茶能“醒睡”。青茶的天然花果香味能令人精神振奋、心旷神怡,提神醒脑功效较佳。
清代医药书籍记载茶叶提神醒脑的功效颇多,如姚澜的《本草分经》记载茶能“醒昏睡,能清神”;黄凯钧的《药笼小品》认为茶能“醒昏睡”;冯兆张的《冯氏锦囊秘录》认为茶“多服少睡”;王士雄的《归砚录》认为茶能“清神醒睡”;汪讱庵的《本草易读》认为茶能“醒眠睡”;张秉成的《本草便读》也记载茶“令人少睡”。
养生书典及方志书籍亦载有茶醒睡的功能,如陈眉公的《致富奇书广集》记载茶“令人少睡有力,悦志”,沈李龙的《食物本草会纂》记载茶“使人不睡。”
二、解郁悦志
自古以来,不少医书记载茶能解郁,使人心情放松,因此茶疗亦成为治疗情绪病的良好方法。
汉代托名神农所撰的《神农食经》载:“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食治》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亦有茶能“悦志”的记载。
清代张璐的《本经逢原》指出茶能“开郁利气”,使人“有力悦志”。自古以来,中国不少文人雅士以饮茶为乐,亦在诗文中看出茶饮对他们情志上的影响。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提到品尝武夷茶:“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犹未尽。”汪士慎的《武夷三味》载:“初尝香味烈,再啜有余清。烦热胸中遣,凉芳舌上生。严如对廉介,肃若见倾城。记此擎瓯处,藤花落槛轻。”青茶的天然花果香味除能益思维、清心神外,亦有破烦恼、荡忧栗的功效,故在众多茶品中,青茶治疗情志疾病的效果尤佳。
三、去腻消食
青茶能去腻消食,用治过食肥厚,食滞肠胃,胀闷作痛,嗳气呃逆。
北宋苏轼的《东坡杂记》称茶能“去腻”。南宋赵希鹄的《调燮类编》亦载茶“能止渴消食”。
元代吴瑞的《日用本草》称茶可“解腻”。明代缪希雍的《神农本草经疏》记载茶能“下气消食者,苦能下泄,故气下火降,而兼涤除肠胃,则食自消矣”。
清代曹庭栋的《老老恒言》称茶“饭后饮之,可解肥浓”;张英的《饭有十二合说》认为茶“解荤腥”;严西亭的《得配本草》认为茶能“去油腻”“降火消痰”;张秉成的《本草便读》认为茶“能清心而入胃,涤垢除烦,可消食以行痰……能蠲除上焦郁热垢腻,除痰化食”。
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对不同的茶品有深刻的研究,其中“武夷茶……最消食下气”;江涵暾《笔花医镜》认为一些中药有凉脾之功,把武夷茶与其他中药如大黄、黄芩、栝蒌霜、黄柏等,称为凉脾猛将;凌奂的《本草害利》亦认为茶能“下气消食,去痰热”,而“武夷茶,消食偏长,饮之宜热”。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评价武夷青茶,“性温,不伤胃,凡茶澼停饮者宜之”;陆廷灿《续茶经》引王草堂《茶说》,指出武夷山有三味茶,“相传能解醒消胀”。清末民初,蒋希召在《蒋叔南游记》第一集中记载:“武夷之茶,性温味浓,极其消食。”
由上可见,无论是医家用药经验还是民间用茶经验,对武夷青茶的消食功能都有很高的评价。
四、生津止渴
青茶能生津止渴,用治汗出过多,津液不足,口干舌燥。
南宋赵希鹄的《调燮类编》称茶能“止渴消食”;明代龚廷贤的《寿世保元》认为茶有“热渴能济”的功效。清代王士雄的《随息居饮食谱》、凌奂的《本草害利》都记载了茶能“除烦渴”;沈李龙的《食物本草会纂》认为茶能“止渴生津液”;汪讱庵的《本草易读》载茶能“止燥渴”;姚澜的《本草分经》认为茶“并能消暑”。
青茶的性味虽然没有绿茶、白茶寒凉,但其亦有良好的生津止渴功效。
五、去脂
青茶有良好的去脂作用,其治疗肥胖症的功能亦为现代医学界所重视。
南宋赵希鹄《调燮类编》记载“空心茶去人脂”;元代贾铭的《饮食须知》、清代沈李龙的《食物本草会纂》都认为茶有“久饮令人瘦,去人脂”的功效;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记载茶能“去人脂”;费伯雄的《食鉴本草》称茶“多饮去人脂”;黄宫绣的《本草求真》、冯兆张的《冯氏锦囊秘录》称茶“久服瘦人”。曹庭栋的《老老恒言》主张饭后饮茶,因“茶能解渴,亦能致渴。荡涤精液居耳……惟饭后饮之,可解肥浓”。
六、止泻治痢
青茶有止泻治痢的功效。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治休息痢:救生苦海……乌梅肉、武夷茶、干姜,为丸服。”说明青茶有治痢的药用功能。清代冯兆张的《冯氏锦囊秘录》说茶能“止赤白痢”;汪讱庵的《本草易读》记载“热毒下痢赤白,好茶一斤,炙,捣末煎服”;顾靖远的《顾松园医镜》记载茶“治便血热毒,下痢(赤白)亦用之”。
在青茶的制茶方法发明以前,中国已用绿茶来治痢,由于绿茶的寒性较重,对于一些寒证痢疾,一般以生姜、干姜相配伍。青茶有止泻治痢的功效,而其寒热之性,又可以通过控制发酵、烘焙的程度加以控制,因此,适合治疗寒证痢疾,不需加上其他中药,亦可达到祛寒止泻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