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道——黄茶有何功效?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1-10-21 14:02:55  来源:《中国茶疗法》  作者:卫明 何翠欢
核心提示:黄茶的品质特征是黄汤黄叶,味道醇厚。主要品种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等。

  黄茶的品质特征是黄汤黄叶,味道醇厚。主要品种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等。


  性味:味甘、苦,性凉至温。


  归经:归脾、胃、心、肺经。


  黄茶的功效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健脾温胃


  黄茶的茶叶、茶汤均色黄,中医以脾属五脏之土,其色在黄,故黄茶可用于治疗脾胃不足,食积胃肠,脘腹胀闷,嗳气吐酸。


  宋元时期,对茶叶运脾消食的功能亦多记载。宋代林洪在《山家清供》中指出“荼即药也,煎服则去滞而化食”;虞载的《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外集》认为茶有“饭后饮之消食”的功效;寇宗奭的《本草衍义》亦指出“唐人有言曰:‘释滞消壅,一日之利暂佳。’斯言甚当,饮茶者宜原其始终。”对唐代的茶疗消食功能十分赞同。元代李冶的《敬斋古今注》称茶“除痰下气消宿食”,忽思慧的《饮膳正要》亦记载茶“消食下气”的功效。



  明清时期的医家对茶叶消食功效亦多记载。明代李梴的《医学入门》称茶能“消积止泻”;龚廷贤的《万病回春》认为茶能“下消食气”;吴崑《医方考伤食门·芽茶》指出“凡造饭成团,以芽茶沃之,粒粒散解。今后凡遇伤于百谷者宜入之”。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称茶能“解除食积”;姚澜的《本草分经》称茶能“下气消食”;黄宫绣的《本草求真》指出“凡一切食积不化”,茶都有良好的疗效;顾靖远的《顾松园医镜》亦认为茶能“消食祛痰热(下气降火,而兼有涤除肠胃之功)”。除了中医药书籍外,吴敏树的《湖上客谈年语》亦记载:“君山茶无他叶,其味粗细若一,粗者但陈,收而浓煎之,可消食利气而无克损之害。”


  由上可见,黄茶消食的功效已广受人们认识及使用。



  二、祛痰止咳


  黄茶有良好的祛痰止咳功效,适用于痰多咳嗽,痰色黄质稠。


  黄茶按其加工不同,其性可由凉至温。闷黄时间短、次数少的黄茶,其性偏凉,对于痰黄质稠的热性咳嗽有很好的疗效。


  清代王士雄的《随息居饮食谱》记载茶能“肃肺胃”,有“涤热消痰”之功;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认为茶能“涤痰清肺”;黄宫绣的《本草求真》说茶“能入肺,清痰利水”;冯兆张的《冯氏锦囊秘录》认为茶有“甘寒之性,故入心肺而除热,消痰利水解毒……逐痰涎”;王士雄的《归砚录》认为茶能“吐风痰……肃肺胃”;程鹏程的《急救广生集》记载茶可“消痰嗽”。近代喉科专著,题名破头黄真人撰写的《喉科秘诀·附痰热喉辨方》说:“痰热喉初起,不常有痰,粘咽吐津,咽干,得茶汤润而出之。”由上可见,无论是古代医家经验的累积,或是近代临床用药的实践,都体现了茶叶祛痰止咳的功效。



  三、清热解毒


  黄茶能清热解毒,用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皮肤湿疹、小便赤涩。


  清代徐大椿的《药性切用》说茶能“泻热”;凌奂的《本草害利》记载茶能“消痔漏等疮”。


  黄宫绣的《本草求真》称茶能“清热解毒”“清胃肾火”,“茶茗(专入胃肾),大者为茗,小者为茶。茶禀天地至清之气,得春露以培,生意充足,纤芥滓秽不受”,又把茶茗列入泻肾火、泻胃火及解胃毒的中药名列中。


  顾靖远的《顾松园医镜》认为茶可“解炙爆之毒……解酒食之毒”,可见茶叶有清热解毒之功。


 
标签: 黄茶 茶文化

本文标题: 中国茶道——黄茶有何功效?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115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