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茶文化——茶叶在清朝的发展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1-10-31 09:04:02  来源:张笆煮
核心提示: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同时也是茶文化出现的民族,在社会早期并没有“茶文化”这个词,它是伴随着茶叶种植以及加工到饮用,慢慢而出现的一种文明。

  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同时也是茶文化出现的民族,在社会早期并没有“茶文化”这个词,它是伴随着茶叶种植以及加工到饮用,慢慢而出现的一种文明。可以说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茶叶被发现一直到种植以及利用之后,茶文化就在各大阶层中兴起,慢慢呈现繁荣。


  不仅与经济相结合,同时还和文学以及艺术有着分割不开的关系,形成了较为特殊的精神。据了解茶叶发于神农,兴于唐朝,在宋朝时期得到了盛行,真正被普及还是在明清时期。清朝时期的茶,不仅供中国人所饮用,同时也被国外人所知晓,这也成了中国茶叶在经济贸易上的一大转折点。



  《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一、茶叶在清朝的发展情况


  一开始把茶叶当成一种文化的还属宋朝,当时不管是对茶叶的选择,还是冲泡茶叶的手法,都有着很严格的考究。随着时代发展,茶文化到了清朝时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自饮,还用于招待好友。古时候中国一直在对外进行着贸易活动,我国盛产丝绸以及瓷器,这两种产品的质量都属于上乘。因此很多外国人都喜欢到中国来购买瓷器和丝绸,慢慢地到了清朝时期,外国人发现中国有一种特殊气味的“树叶”。对这种“树叶”的味道非常感兴趣,于是便把它带回自己国家,用水来冲泡当成饮品去喝,一时之间茶也受到了外国人的青睐。


  在清朝时茶叶不仅会销往周边国家,同时也会销往一些距离比较远的其他欧洲国家,而茶叶也成了中国和外国贸易活动的一大商品。根据有关史料记载,在清朝时期,有一艘来自英国商人的船,上面的中国货物占了50%,其中茶叶就占了48%,其比例之大,可见它对西方人的生活也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随着茶叶贸易的发展,它给清朝,给清朝老百姓的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因为对茶叶的需求量变多,老百姓在这项贸易上就赚取了很多利益,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眼光放在种植茶叶上,产量呈现了一片上升趋势。



  二、茶文化在古代兴起的原因


  从茶叶被发现,一直到茶文化的兴起,只经历了短短几十年,而他的兴盛跟中国的环境有很大关系。众所周知,古时候是冷兵器时代,由于特殊的环境原因,绝大多数时候,百姓都过着较为安稳的生活。因为高耸的山脉以及辽阔的海洋,使得西方无法侵略我国。在封建社会一直奉行小农经济为主,除了朝代更替其他的时间,老百姓一直过着自给自足的小生活。安定的生活给了茶文化足够的发展空间,所以当它出现在全世界的时候,已经是一种非常成熟的状态。可见茶文化之所以能发展的如此迅速,不仅跟深刻的文化底蕴有关,也跟中国的地理环境有关。


  另外一点茶文化发展的如此迅速,也跟古时候的科举制度有分不开的关系,隋唐时期想要入朝为官必须通过考试。在隋文帝建立隋朝之后,为了君王权力,推翻了从前的九品中正制,利用科举方法为朝廷选拔有用人才。到了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开始得到了盛行,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去参加,比如农民子女是不可以参加科举的。到了宋朝之后这种情况得到了改善,随着科举制度慢慢在宋朝得到了普及,士大夫都崇尚儒家学说,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知识,可以说正是文化的兴起给了茶文化一片发展的沃土。



  中国茶文化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是一大亮点,它的繁盛不仅跟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也跟古人重视文化传播有关。在读书人眼中,茶文化和书籍是一样重要的,它的地位让人不容小觑,泡茶和读书有着同等待遇。到了清朝时期,茶叶进入了千家万户,不管是皇亲贵族还是商人,亦或者是普通百姓都可以品尝茶叶。


  随着茶叶的不断普及,慢慢发展到了国外,可以说中国不仅是茶叶种植的发源地,是茶叶的故乡,同时也是茶文化的起源之地。作为传统文化,茶叶贸易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我国与外国文化的交流,最终让茶叶发展达到了高峰状态。


 
标签: 茶文化 茶叶

本文标题: 古代茶文化——茶叶在清朝的发展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116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