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选址丨“地势圈椅形,一发财二发人”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1-11-01 14:00:55  来源:历史酿的酒  作者:留凌轩
核心提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罗万千,其中的一个分支,便是俗话。俗话是包罗万千的,因为其取材于生活,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罗万千,其中的一个分支,便是俗话。俗话是包罗万千的,因为其取材于生活,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俗话也是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这样又便于俗话的流传。


  俗话的生命力,在于传唱和继承,如果俗话没有人说了,被人们所遗忘了,便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古人在选址上,非常讲究,也创造出许多相关的俗语,例如这一句——“地势圈椅形,一发财二发人”,这句俗话是什么意思?古人在选址上,有何考量?



  首先,这句俗话的意思非常浅显,指的是天然形成的地势,是“圈椅”的形状,则是选址的佳选,无论对于“阳宅”、还是对于“阴宅”而言,都是非常好的,至于俗话的后半句“一发财二发人”,其实可以用另一个人尽皆知的成语来概括,那便是——人丁兴旺。


  俗话的表达方式,有所特殊,很多俗话的后半句,采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这一点无可厚非,它是为了增强人们的印象,提高俗话的警示作用,有利于俗话的传唱和增强俗话的趣味性。简而言之,地势圈椅形不一定会导致“人丁兴旺”,但是地势圈椅形被古人认为是好的选址。


  为何古人认为地势圈椅形好呢?


  第一、从风水的角度解读。


  风水是一门流传甚久的民间学问,它被称为“青乌术”或者“相地之术”,风水也被古人用于阳宅或者阴宅的选址上。有这么一句话说道:“前有照,后有靠”,而“圈椅形”便是确保背后有靠山,“圈椅形”还左右都有依靠,这便是古人所说的“左青龙,右白虎”,在风水格局上,有环抱与反弓两种情况,反弓则被认为是一种煞,为反弓煞,而“圈椅形”则是环抱,正所谓“环抱有情、反弓无情”。



  第二、从寓意的角度解读。


  很多人对于“圈椅”,并不太理解,它的另一个名字,便人尽皆知了,叫——太师椅。太师椅是我国传统家具,是唯一一个用官职来命名的家具,“太师”也被称为太宰,是古代三公之首,权力之高,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太师椅,也被称为官家之椅,它的寓意便是权力与地位。


  第三、从其它各种角度解读


  以上,便是“地势圈椅形,一发财二发人”的两种主要解读,除此之外,坊间还有各种说法,例如:


  1、古代房屋,尤其是四合院,有正方,正方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厢房,形状就像是“圈椅”一样,如果地势符合,那么便是相辅相成,求之不得了。古人认为,“阴宅”便是先人的住所,也该符合这个地势才好。



  2、圈椅形地势,左右和后辈都有依靠,形成一个“凹”字结构,这样不仅仅能够藏风纳气,而且古人建筑的朝向,喜欢朝南,这样的天然地势,也能阻挡冬天的寒风。


  3、最后,则不得不提及心理暗示了,王阳明的心学告诫人们,“心”的力量不容小觑。“圈椅”也就是太师椅,太师椅相对于其它椅子会让人感觉到舒适,同时,背后依靠,左右手有扶靠,会让人感觉到踏实。如果选择是地势圈椅形,会让人内心有一种舒适和踏实的感觉。


  以上,便是对于“地势圈椅形,一发财二发人”的解释,你还有什么看法和补充?欢迎评论交流。


 
标签: 古建筑选址

本文标题: 古建筑选址丨“地势圈椅形,一发财二发人”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118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