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附近古村保留众多清代建筑 供销店50多年没变样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05-27 09:30:07  来源:映象网-猛犸新闻客户端
核心提示:离郑州市区不远的巩义,有一个名叫海上桥的古村子,至今仍保留着众多清代中期的古建筑。而村里一处旧时的供销商店时至今日仍在营业,这家已经经营了50多年的商店虽然跟以前的供销商店性质上早已不同,但店内陈设、装饰却和几十年前相差无几。这里虽然离郑州城区很近,但却没有丝毫城市的喧嚣。

  离郑州市区不远的巩义,有一个名叫海上桥的古村子,至今仍保留着众多清代中期的古建筑。而村里一处旧时的供销商店时至今日仍在营业,这家已经经营了50多年的商店虽然跟以前的供销商店性质上早已不同,但店内陈设、装饰却和几十年前相差无几。这里虽然离郑州城区很近,但却没有丝毫城市的喧嚣。


  清代建筑群藏身巩义一古村

 

  海上桥村是一座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古村,在这里至今仍保留着一处大型清代建筑群,红石铺路,村里古建筑林立,行走在村中的街道上,给人以恍如隔世的感觉。


  据村中古碑记载,村里沟下早先有一汪深泉,水源旺盛,翻花上冒,常年不涸,聚出了一处碧潭,俗称“海眼”。这道沟因此就叫水泉沟。后来人们在“海眼”旁修建了一座龙王庙,以感谢神灵的恩赐;又在水沟上建了一座石桥,方便了沟北的人到沟南种地。碧水倒映桥影,平添了一处风景,人们称这座桥为海上桥,村名也随之叫做海上桥了。

 

  据悉,海上桥村大部分建筑建于清朝中晚期,虽然经过了几百年的风云变幻,这里依然留存下来了20余处清代中晚期及民国时期的老建筑。

 

  海上桥村村民以王姓为主,和中原地区的很多村落一样,海上桥村村民的先祖也来自于山西洪洞县,据村中老人告诉记者,数百年前,其先祖从山西洪洞县迁移到中原地区后,又经过了多次搬迁,最终在海上桥村定居,而最早居住的房屋多为窑洞,因此海上桥村古建筑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院落与窑洞相结合。据悉,海上桥的王氏民居建筑格局分为三种:其一,是靠崖筑洞,两侧建筑厢房的一进或二进、三进式的四合院;其二,是三面挖窑洞,两侧在窑洞外接厢房,临街盖倒座式两进院落;其三,是靠崖挖晒台窑,即下层窑洞顶部挖成平台式,然后在平台再挖窑洞,两侧依旧建厢房的“一进式、二进式或三进式”院落。


  家训“耕读传家”镌刻在门楼上


  在海上桥村一些古建筑里,记者留意到一些房屋的檩条上至今仍保留着“咸丰三年三月十九日吉时”、“道光十一年”、“同治二年三月吉日”等墨字。

 

  据村中老人介绍,海上桥村如今保留的这些古建筑建造年代至少可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据介绍,经初步调查,乃王氏第十二代先人王伯当、王伯禄兄弟领导族人所建。当时,王伯当兄弟除经营土地外,还开办煤场,经销煤炭,赚了大钱,家境豪富,开始修建。在后来的几百年间,此民居群屡经后人改造整修,日臻完备,遂有今日之规模。


 

  除了这些古建筑,海上桥村的村干部告诉记者,从清代至今,海上桥王氏家族人才辈出,并且获得了上百块社会各界捐赠的匾额,这些匾的内容包括:“乐善好施”、“武魁”、“居仁有义”、“德披闾里”、“刚方端严”、“术妙丹溪”、“着手生春”等。


  在村里的一处建于清代中期的古建筑门楼上,至今仍保留着一幅石刻的对联,“犁风锄雨永绵世泽,诵诗读书丕振家声,”而横批则是“耕读传家”,据介绍“耕读传家”也是海上桥村村民们世代相传的家训。


  记者了解到,先后创办郑州升达经贸学院、郑州成功财经学院的中国台湾著名教育家王广亚先生便出生在海上桥村,在村里的古建筑群中,其中有一所宅院便是王广亚先生的故居。此前,王广亚先生也曾说过,耕读传家的家风教育了他。


  老商店50多年没变样一根针从2分钱涨到5分钱


  和很多古村落一样,海上桥村的村民很多都仍居住在这些老房子里,而在村子中间一座老房子里,一个经营了50多年的供销商店仍在开门营业。


  砖砌柜台、木头货架、芦席顶棚、青砖铺地……置身这样的商店,相信不少人都会产生穿越了的错觉,这也是昔日农村供销社的“标准形象”。如今,有这样明显时代烙印的老店多已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在海上桥村,依然保留着这样一家老供销商店。


  商店门口悬挂着的用硬纸板手写的海上桥门市部的牌子,以及店内墙上挂着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文明经商、礼貌待客”的标语着实增添了几份怀旧的气息,这家已经经营了50多年的商店虽然跟以前的供销商店性质上早已不同,但店内陈设、装饰却和几十年前相差无几,木质的盐斗,卖咸菜的大缸,玻璃柜台、卖布的台子,木货架等,颇具年代感,仿佛被时光遗忘。

 

  商店的老板姓王,今年已经70多岁了,他告诉记者,这家商店已经营业50多年时间了,相关的陈设等依然保持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样子,所卖的东西也和之前一样的丰富。在店里的柜台旁,一个木质的盐斗很是吸引人注意,在盐斗上面的架子上悬挂着一个小秤,据介绍在五六十年代那会儿,村民们吃盐都是卖的大块的盐圪垯,都是论斤称的,要买回家之后再碾碎了吃。而在一旁并列摆放着的则是一口大缸,据介绍这口大缸之前是存放咸菜的,而如今卖的盐和咸菜都是直接包装好的,因此盐斗和大缸都闲置了起来。


  小店不大,但非常干净整洁,并且所售商品也很丰富,店铺柜台里所售卖的商品里不仅能看到新上市新款饮料,也能看到上世界五六十年代的煤油灯。其中一个柜台则是摆满了针头线脑,而据店主介绍,这些小东西的价格也都很是便宜,例如一根缝衣服的针,50年前是2分钱一根,现在一根针的价格是5分。虽然时代在变,店面的模样一直没变,诚信经营的理念等“模样”更是没变。

 

本文标题: 郑州附近古村保留众多清代建筑 供销店50多年没变样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12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