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第22个节气,“至”是极致的意思,冬藏之气至此而极。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冬至三侯
一候,蚯蚓结
蚯蚓感阴气蜷曲,感阳气舒展,六阴寒极时,纠如绳结。
二候,麋角解
鹿属阳,山兽,感阴气而在夏至解角。麋属阴,泽兽,感阳气而在冬至解角。
三候,水泉动
水乃天一之阳所生,现在一阳初生,所以,水泉已经暗暗流动。
冬至习俗
冬至,也称冬节。汉代冬至官府要放假并举行“贺冬”仪式;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官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唐宋时冬至更为热闹,“妇人小儿服饰华炫,谓之像过年”;明清时皇帝要在冬至去天坛举行隆重的祭天大典。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很多地方还保留着庆贺冬至的习俗。
祭祖
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家家户户都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等。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北有小饺
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饺子的由来相传是源于医圣张仲景,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叫弟子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做成水饺。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但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尤其是北方。
南有汤圆
吃汤圆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吃羊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中医认为,羊肉有壮阳补体的功效。事实上,在江南地区,苏州人从冬至这天起也开始进补,所吃的正是驰名中外的吴中藏书羊肉。
冬至养生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至是特别需要养一养的,因为“气始于冬至”。自古节就是“劫”,节气转换的点上人要尤其注意,更何况冬至是阴阳转换的“点”。
冬至大如年,纳履添新岁。走进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展开一幅凛冽不失温存的画卷。一年的末尾,愿不惧严寒,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