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如破竹——魏晋名将的军事智慧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1-12-22 14:43:28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云纹
核心提示:势如破竹为我国汉语成语,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典故最早出自于《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势如破竹为我国汉语成语,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典故最早出自于《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势如破竹”原指形势如同劈竹子一样,劈开上头几节,下面各节就顺着刀口裂开了。后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势如破竹成语故事


  故事发生在三国末期,晋国灭吴的一段故事,当时就差拿下吴国就可以完成三国统一大业了。


  公元二六五年,司马炎废除了魏元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司马炎登上帝位不久,发兵二十万,兵分六路同时向东吴进攻,很快就攻克了江陵、夏口、武昌等东吴重镇。不出三个月,东吴的大部分国土已落到晋军手中。



  恰巧这时候,春雨连绵不绝,河水泛滥,给晋军行军作战带来了许多困难。晋军六路兵马总督贾充上书司马炎,建议收兵返回,以后再找机会继续伐吴。自中路出击的镇南大将军杜预获悉这个消息,急忙上表,要求司马炎下令乘胜进军,一举消灭东吴,不要半途而废。


  同时,杜预在武昌召集各军将帅开会,商议进兵攻打建业(东吴国都,即今南京市)。会上,有人说:“东吴乃是百年之寇,不可能一下子把它消灭掉。现在就快要到夏天了,水势刚开始下降,瘟疫又马上会流行,还不如收兵,到明年冬天再集中力量来消灭它。”



  杜预说:“从前乐毅依靠济西一役,几乎消灭了强大的齐国。现在我军士气旺盛,军威大振,继续进攻吴国,就好像是破竹子那样,等到劈开几节之后,下面的都会迎刃而解,再也不要费什么大的气力了。”


  最终司马炎采纳了杜预的意见,命令各路晋军水陆并进,直取建业。如杜预所预料的,东吴的军队已经毫无斗志,晋军几乎没有遇上什么抵挡,长驱直入。吴主孙皓投降,东吴覆灭。


  “势如破竹”体现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和质变的相互渗透,不仅表现为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还表现在质变过程中也有量的扩张。



  杜预,字元凯,中国魏晋时期军事家、经学家、律学家,曹魏散骑常侍杜恕之子,也是明朝之前唯一一位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之人。杜预虽然生长在官宦人家,但不是那种只知享乐的纨绔子弟。他从小博览群书,勤于著述,对经济、政治、历法、法律、数学、史学和工程等学科都有研究。他特别喜欢读《左传》,自称有“《左传》癖”。同时,杜预也明于国家兴废之道,常说:“立德是我无法企及的,立功立言差不多可以做到。”



  公元二七九年,东吴政权正处于由存在转为灭亡的根本质变之中,晋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灭掉了东吴,这个过程就可说是质变过程中的量的扩张。杜预看清了事物的这种发展趋势,并运用劈竹子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这种趋势,因而坚决主张乘胜进军,一举灭吴。事实证明杜预的分析是正确的。


  这个历史故事告诉人们:当事物的质变过程到来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新质在量上的迅速扩张看成是合乎规律的现象,大力促进它的发展,以加速质变的完成。如果按照量变的“常规”来衡量它,阻碍它的发展,就会贻误时机。


 

本文标题: 势如破竹——魏晋名将的军事智慧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130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