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自古传承,是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做斗争的宝贵经验和理论知识,也是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实践而逐步形成发展的医学理论体系。
从古自今,流传下的大量经典和著述,不仅是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也为后世医学奠定了夯实的根基。
中医的“中”即负阴抱阳,知白守黑,知雄守雌,不偏不倚,兼容并蓄,谓之“中”。
其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就是“致中和”。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阴阳通,致中和。
古代的中医不仅看病开药,还会指导人们去认识世界,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一种关系。
所以,中医在古代深受老百姓的爱戴,而在古代,中医并不只是叫中医,还有很多有趣的别名。
一、杏林
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三国志?卷四十九》记载了这个典故的来历:相传三国名医董奉,隐居江西庐山期间,医术高明,从不收取任何费用,但要求被治愈者种植杏树作为纪念,重症愈者种5株,轻病愈者种1株。
数年后,被他治愈者不计其数,种得杏树数十万株,蔚然成林。杏熟以后,来购买者一律不收钱,只用米交换。他得了米,就用这些米救济山上山下穷困百姓。
董奉死后,庐山的百姓们非常怀念他,就把他的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称之为“誉满杏林”。
从此,人们用“杏林”称颂医生,用“杏林春暖”、“杏林满园”或“誉满杏林”等成语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和高尚医德。
二、药葫芦――悬壶
我们有时候常说“葫芦里不知卖的什么药”,是因为有些中药店门前要挂一个葫芦,但是这又是源自何故?
葫芦,古代称作“壶”,俗称葫芦瓜,古代道家的象征之一。《诗·豳风·七月》中“八月断壶”,特指的就是盛药的葫芦,即“药葫芦”。
《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坊》载曰:“费长房者,汝南人也。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於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唯长房於楼上覩之,异焉,因往再拜……遂能医疗众病。”。
虽为一则神话传说,但是“悬壶”这一说法却保留下来了,后来人皆称卖药的、行医的为“悬壶”,美称医生职业为“悬壶济世”。
三、岐黄
《医源资料库》记载:岐黄,岐伯与黄帝的合称。据说黄帝和他的臣子岐伯都能治病,黄帝常与岐伯讨论医学,并以问答形式写成《黄帝内经》。
其文简而意博,其理深奥有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文献。后世因此称中医学为岐黄之术,岐黄也被视为医家之祖。
其实《黄帝内经》成书约在战国时期,只是托名于黄帝、岐伯而已,它汇集了古代医务人员和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
四、青囊
明代沈绎诗曰:“白发至亲唯最审,青囊传业有儿孙。”这里所谓的青囊是指药囊。
据史书记载:三国时名医华佗,在被曹操杀害之前,曾将一个装满医书的青囊送给看守他的狱吏,以谢其酒食供奉的厚意。
华佗死后,这一青囊使他的一部分医术流传于世,故后世也称医术为“青囊”。
五、华佗再世
华佗一生行医各地,声誉颇著,在医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华佗也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这些不一样的称呼,就是中国文化历史含蓄内敛的表现,没有用各种直接夸张的词汇来表达崇敬之情,但是也用极富内涵的词语来道出了人们对医术高明、医德仁心的医生的感激、敬佩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