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像石棺,是指石棺、崖棺(石函)上附着有雕刻作品的石棺遗存,其雕刻手法或浮雕,或线刻,或镂空深浮雕。
它是与丧葬文化相结合的一种东方文化所特有的艺术形式,因其画像题材广泛、雕刻精良而被认为是中国传统绘画和雕刻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中国画像石棺分布于全国各地,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丰富。形形色色、简繁不一的各种画像,代表着当时流行的丧葬观念和墓主个人的主观意愿,亦体现了古人望死者入土为安、愿生者得到庇护的质朴追求。
中国画像石棺按其反映的内容
可以分为以下五个类型:
01、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场景
表现中上层社会的现实生活是这类石棺艺术的一大特色。这一类型又以“官吏出行”的场景比例最大,如四川彭山县三号东汉石棺的车马出行图:大道上,两辆轺车疾驰,各有御者驾车,车后尾随两位武士单骑护卫,表现乘坐轺车的主人地位显赫。
车马出行
东汉·四川彭山县三号石棺
此外,还有宴客乐舞、杂耍游乐等题材。如四川宜宾石棺刻有一杂技浮雕:八位杂耍者,动作各异,分别有飞三剑、跳四丸、执圆环、倒立、口含串珠等姿态,展示出浓郁的地方民族生活情趣,十分生动。
杂技
东汉·四川宜宾石棺
这类画像再现了当时的贵族生活场面,直接透射出时代的社会信息,有着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02、反映历史故事、孝子烈女内容
古代画像石棺中,反映历史故事的不在少数,如四川泸州市11号石棺、山东邹城郭里镇石棺都再现了秦始皇“泗水捞鼎”的情节,这个故事是被画像石棺运用最广泛的题材。四川射洪县同一具石棺上刻着“秋胡戏妻”“季札挂剑”“师旷鼓琴”三个历史故事,实属少见。
泗水捞鼎
西汉·山东邹城市郭里镇石椁
南北朝至唐、宋、辽、金、元代,以“二十四孝”为主的孝子故事成为画像石棺上的主体。如河南洛阳北魏孝子石棺,其上刻了蔡顺、郭巨画像,用以体现古人对孝道的尊崇。
蔡顺
北魏·河南洛阳孝子石棺
03、反映未来社会,即天堂世界的理想生活场景
对生者而言,最梦寐以求的莫过于死后能进入天堂。于是,古人将对天堂的想象刻划在了石棺上。这类石棺艺术中,最典型的是反映“阙”门(天门)的题材,如四川简阳三号石棺右侧中部刻有单檐式素面双阙,阙顶一对凤凰昂首对立,双阙中上部榜题铭文为“天门”二字。
天门
东汉·四川简阳三号石棺
四川新津县崖棺的仙人六博图表现了极乐世界的生活。两位云气之上的仙人,头饰髻,身长羽,正玩六博之戏,其中一人举手作惊喜状。二人之间,置拱盘、案、几等物。
仙人六博
东汉·四川新津崖棺
04、巫术、动物、神怪、仙妖传说或图腾
在汉代,巫术盛行,尤其是灾害袭击频繁的时候,人们往往祈求于巫术,想以此消灾免难,因此,表现民间巫术活动的石棺浮雕亦十分常见。如四川泸州九号石棺的巫术祈祷图:最左一人举手操蛇,左边第二人手执铃铎;中间二人皆为秦晋衣冠,所执之物不同,似为对舞祝神。
巫术祈祷
东汉·四川泸州九号石棺
此外,石棺上还会刻一些具有灵性的动物,用以驱鬼镇邪。如山东邹城郭里镇西汉石椁的东立面上,左立面刻一青龙,长尾,四只长爪,张口吐须作腾云状;右立面刻一白虎,双翼,前腿伸出,后腿腾空,作奔跑状。
青龙·白虎
西汉·山东邹城郭里石椁
05、装饰性图案
有的装饰性图案在石棺艺术中陪衬着画像主体,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或表富贵、吉祥,或表庄重、肃穆。山东临沂庆云山二号石椁西壁,画像周围的纹饰是一组对称树叶、楼台、菱形框架的复合图案,营造了庄重肃穆的气氛。
西汉·山东临沂庆云山
二号石椁装饰纹
而有的装饰性图案本身不表现任何意义,是民间艺术家用于弥补空白,或为了区别于平面石板而装饰一下,达到美观的视觉效果,如四川东汉画像石棺上出现较多的柿蒂纹图案。
东汉·四川泸州九号石棺
柿蒂纹
石棺画像是我国墓室装饰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画像石棺的艺术风格和雕刻技术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
如今,它凭借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术在世界雕塑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也让世界古代雕塑艺术史拥有了更加珍贵且丰富的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