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银川的民居建筑虽然比不上北京明清建筑的雍容华贵,更比不上南方欧式建筑的典雅秀美,但旧银川的民居建筑在一定程度上也风格迥异。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旧银川只有两万人,大部分人居住在以民族南北街为界以东的城区,以土坯平房居多。
过去人们把盖房子视为头等大事,又因为有“父建子居”的传统习俗,所以无论贫穷富贵的人家都要盖房子,不同的只是根据各自的生活水准和经济条件来决定所盖房子的大小。
当时的银川民居有三种典型的建筑结构,即海塔房、挑垂房、立木房。
1、平民百姓的海塔房
海塔房是当时土木平房的传统民居的建筑代表,之所以在银川平原落户,是因为银川平原地处黄土高原的北缘,夹在毛乌素和腾格里两大沙漠之间,气候冬寒夏暑,风大沙多,雨雪稀少。
土木平房的墙体厚,屋顶实,冬季可以挡风御寒,夏季可以遮阳避暑,享有“冬暖夏凉”的赞誉。
由于少雨,平型屋顶无须覆瓦照样可以遮挡雨雪侵袭,还能起到减轻风暴危害的作用。
在黄灌区土地盐碱化严重的情况下,平型屋顶上面还可以晾晒谷物、堆放杂物,因此海塔房至今还被郊区农民沿用。
海塔房用料简单,用石磙子把土地压实;再用铁锹挖成一块一块的土坯,然后摞起来晾晒,晒干后就可以运到盖房子的地基上,请当地的“风水先生”选个吉时准备破土动工。
建造海塔房不需要许多的木制构件,仅是将梁直接担在墙壁上,梁上搭桁,桁上担椽,最后盖上屋顶就算建成了,就如同银川海宝塔的建筑结构一样。
海塔房在建造过程中不需要专业的工匠师傅来设计,一般都是老百姓自己砌墙盖房子,也有请些亲戚邻居来帮忙的,这样既节省了建房材料又能省下一大笔钱,建房工时还短。
在海塔房居住的大部分都是些农民和一些城里面的平民百姓;城里面的有钱人把以前盖的房子出租出去。
在那一时期,海塔房基本上就是老百姓住房的代表,老百姓生活得好不好,从居住房屋就能一目了然。
2、达官贵人的挑垂房
旧银川的挑垂房以民族南街(原王元大街)为代表,是银川民居建筑风格里最考究的一种。
挑垂房都是些清朝末期退位的王爷和有身份的人居住的,所以整个房屋的建造除了“四梁八柱”的基本框架特征外,其手工细致程度堪称精美。
在房屋动工前先要准备木头(上好的松木)、青砖、石头、石灰等材料,木料备齐后,就请来木工师傅制作构件和门窗,待地基夯实后,请来“风水先生”选定“黄道吉日”破土动工。
开工时还要先按尺寸放好线,用吊线拉平找直,稳住基石后才能立上柱子,架起大梁,梁、柱、桁、枋之间均以榫铆连接扣合,立起房屋的框架,即谓“上梁”。
旧时习俗在“上梁”这一天,要在梁上披红挂彩,鸣放鞭炮,请吹鼓手奏乐助兴,还要宴请工匠以示祝贺,代表吉利。
接下来是砌墙,先砌石头,再以白灰为浆铺青砖数层,在砖石之间纵铺一层两寸多厚的芦苇,俗称“碱柴”,能起隔碱防潮的作用。
整个房屋墙体都是用砖砌起来的,在砌墙的同时,门窗框就已经安装好了。
挑垂房的廊檐一般都不设立廊柱,只在梁头下面倒垂半截较小的木柱,柱头雕成圆形或桃形,柱子和柱子之间用桁条和额枋相连,桁条和额枋之间也安上卷云形或其他形状的斗拱,廊柱的上部装有互相对称的雕花牙子,房檐上和廊檐两侧钉上刻花的封檐板和挡风板,使呆板的廊檐富有装饰性效果。
整个房屋落成后,要进行整体油饰,一般廊柱都漆成红色或紫红色,前檐的桁条、额枋、斗拱多为青绿颜色,还要在整个墙体上油漆、画画,多数是一些描绘花草鱼虫、山水风景等,显得流金溢彩、富丽堂皇。
挑垂房室内的装修也颇有讲究,通常是用木制的雕花格子把房间隔成里外间,格子上面雕刻各种吉祥图案,有的还在格子的装板上描绘山水等,使整个房间充满了诗情画意,给人以舒适温馨的感觉。室内的墙壁则用蒲毛白石灰粉刷墙面,顶棚是用芦苇秆作骨架,裱上花纸,地面用方砖或条砖铺墁。
坐落在银川中山北街的马鸿逵官邸就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大宅第。
“将军第”正院坐北朝南,大门是一座具有中西合璧风格的砖木结构,在高耸的门楼上镶嵌一块石额,上刻“将军第”。
门前有一堵砖雕拼砌的大照壁,还有一对石鼓和一对带有底座的石狮。
大门两侧面朝北的房屋是卫兵的住房。
进大门是前院,前院东西两侧各有数间厢房是侍从人员的住屋。通过前院进二门,迎面是一幢砖木结构、高大轩昂的二层平顶式楼房,楼下是会客厅,楼上是书房。
楼房四面都有回廊,东西两侧各有数间厢房,绕过楼房进入后院,是一个布局严谨的庭院。
“将军第”是当时旧银川最靓丽的一道建筑风景。
3、别具风格的立木房
立木房则是沿用了传统的“四梁八柱”的建筑方法,建三间立木房屋需要大梁4根,柱子12根,桁条18根,椽子近百根,还有额枋、门窗等构件。
大量的木材准备齐全后,就请来木工师傅先做额枋、门窗等构件。
立木房的地基也要在开工前垫好,黄灌区地下水位高、地基要垫得比地面略微高些,有的还要在地基槽内铺上一层混合石灰、明沙的三合土夯实。
在夯实的地基上立上木头,柱子上架梁,梁上搭桁,桁上担椽,立起房屋框架后,再在柱与柱之间以桁条和额枋相连接,建成尺寸深浅不等的廊檐,再在砖石的基础上用黄土泥作浆砌上土坯。
土坯砌墙又分单墙和双墙两种砌法,单墙是纵卧一层土坯,双墙是纵卧一排、再横卧一排,门窗框在砌墙时就要安装到位。
待整个墙体砌好后,里外抹上一层粗草泥,或是把麦秸、黄土和成泥抹上屋顶,待草泥硒得半干后才能盖屋顶。
居住立木房的大部分是商人和有钱人家,曾经在鼓楼北街居住过的“老银川”赵先生说,当年的鼓楼北街都是挨家挨户的立木式院子。每座院落外都有拱圆大门,进门有左右门房,上院有相互对称的南北厢房各五间,上台阶后有三开间正房,另有左右耳房。
立木式房子的每间房子都有翘角飞檐,建筑结构非常独特,既有具观赏价值的砖雕木刻,还有室内的画栋雕梁,非常的古朴典雅。
有的房屋还画有壁画,都是出自当时银川的名人画笔。
现在的民生街(即过去的米粮市)、玉皇阁南北街、中山北街等街巷都是那时银川立木房最集中的地方。
几十年后,银川城市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老银川人再也看不到那些独具特色、民风淳朴的民居建筑,那些民居建筑已成为历史。
80年代的银川鼓楼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