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钿漆器是中国传统漆器品种之一,用经过研磨、裁切的贝壳薄片作为镶嵌纹饰的漆器。
薄螺钿漆器约创始于北宋,所谓薄螺钿是通过精心选用夜光螺等优质贝壳,将其剥离、裁切成纤细的点、线、片,然后一点一点地嵌贴于漆器底地上,有时还间以金、银的条、片、屑等,再经髹饰、推光而成,作品五光十色,灿若虹霞,精致纤巧。
“稷山嵌螺钿漆器是中国传统漆器的一种,其制作技艺源于唐代嵌螺钿制作工艺。它在用料方面颇为讲究,使用天然大漆、螺钿(软、硬)、贵金属和木、纸等为原料,而且在制作工艺上细致复杂,经过选型、手工纸胎、设计图案、多次髹漆、螺钿镶嵌、油面推光等数十道繁杂工序方可完成。”马静这样说道。
她在打磨时只能用手工,必须根据干湿度、温度、漆的厚度等因素反复打磨,还得用手工一遍一遍地在产品上推磨,进行油面抛光。整个制作过程几乎全靠手工完成,可谓千锤百炼,付出了无数的心血与汗水才完成。
马静自幼从事螺钿漆器制作至今约20年,师从其母亲李爱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传承人、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能够熟练掌握螺钿漆器的制作步骤,她有着自己独到的技艺,对螺钿镶嵌中花鸟、走兽等刻画,力求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我们已经无法揣测先前的工匠们,是如何想到要将螺壳贝片嵌入漆器中,或许是漆本身幽深却单调的色泽,令匠人们令人情不自禁地,但是马静却想在它身上做出更为华丽的装饰。
为了使该技艺能成为活态非遗,继续完整地保留,她跑前跑后联系县教育局,在稷山职业中学成立“螺钿漆器制作”班,专门对能够从事螺钿漆器制作的娃娃抓起,令孩子们了解螺钿漆器的发展历史及制作过程,先后培养了数十名学生从事螺钿漆器制作,直接解决了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她还成立了“马静工作室”,专门作为螺钿漆器的创新创作,由她工作室创作的各类茶具及香具非常畅销,不仅保障了螺钿漆器的后续人才,也为稷山螺钿漆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