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共有180处被挂牌的历史建筑,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其中的8处吧!
蒋治故居
在建德市三都富春江支流苔溪后源的源头,有一个建制村叫乌祥。相传,孝子颜乌负土葬父,有大群乌鸦衔土相助,乌鸦之口因此而受伤滴血。此为秦代所置乌伤(后改为义乌)县的得名。明末清初,一支王姓人从义乌县迁居此地,以祖居地“乌伤”名村,后雅化为乌祥。这里,走出了一位党和人民的“孝子”、革命烈士——蒋治。
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蒋治接受胡愈之、陈舜禹的邀请,参加上海成立文化界救亡协会工作。以学校为主阵地,作“中日经济绝交”等专题演讲,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在革命斗争的岁月里,蒋治不顾个人身体条件,坚定地把自己的青春和岁月尽量多地献给他所挚爱的共产主义事业。
蒋治,一个封建家庭的叛逆者,却是一位对党的革命事业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共产主义事业的“孝子”。
浙大西迁竺可桢旧居
浙江大学1937年9月离开杭州开始,梅城是历史上著名的“浙大西迁”的首站。浙大西迁竺可桢旧居是建德梅城镇的民国时期教育建筑的典型,曾经作为浙大西迁教学的教育点之一,建筑格局保持较好。是研究梅城民国时期民居的实例。
浙大西迁竺可桢旧居,东入口门厅为民国时期建设,西洋样式,青砖砌筑,四柱,中部入口门设山花,这种建筑入口较为少见,也极有特点,是不可多得的民国门厅建筑实例。旧居小楼为清代建筑造型简洁而精致,民国时期小楼朴素大方,有民国时期的装饰特点,两个不同建筑又和谐统一地建设在一起。
浙大西迁竺可桢旧居建筑不仅体现是体现梅城人民的生活居住的具体场景,也体现出曾经作为教室功能。是活的建筑的实例。建筑结构合理,因地制宜,功能明确,布局合理,空间舒适,它展示的是居住类建筑的简洁构造,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下徐协和祠堂
下徐协和祠堂建于清末,最初为仇氏宗祠,为二进,后改为下徐村协和祠堂。为下徐村村民举行婚丧喜事的场所,对了解当地仇氏的家族史、民风民俗乃至下徐村的村史都有参考价值。
建筑结构保存较好,装修精细,牛腿雕刻凤凰、狮子等题材,雀替雕刻生动,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下徐协和祠堂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下徐协和祠堂主体结构为传统抬梁和穿斗式木结构,以榫卯为唯一连接方式,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建筑山面运用马头墙形式,不仅造型美观,其高出屋面屋脊的设计阻断火灾蔓延,具有优良的防火性能,在建筑设计上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敬爱堂
敬爱堂建于明代,做工考究,门楼大气磅礴,地方特色鲜明,体现了当时的生产生活方式,人民生活水平,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等,是历史的重要见证。建筑布局、结构、造型的紧凑和巧妙,体现出了浙东地区传统建筑构建技术的高超,对研究浙江祠堂具有典型意义。
敬爱堂整体造型规整,建筑内部的木雕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题材丰富、造型考究、工艺精湛,精美细致。建筑内琴枋、牛腿、花机、梁垫等均施木雕装饰,题材有戏曲人物、花鸟、祥禽瑞兽及花草纹图形,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敬爱堂用材考究,做工精细,真实反映出高超的建筑技艺,其建筑结构、材料、工艺等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能真实的反映当时浙东地区的建筑技术水平。建筑采用封火墙进行防火分隔,内部的排水系统完善,明沟与暗渠结合,历经两百多年,一直保留使用,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姚村祀龙殿
姚村祀龙殿建于清代,做工考究,地方特色鲜明,体现了当时的物质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风俗习惯,是历史的重要见证。建筑布局、结构、造型的紧凑和巧妙,体现出了浙北地区传统建筑构建技术的高超,对研究浙江宗教庙宇具有典型意义。
姚村祀龙殿整体造型规整,建筑内部的木雕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题材丰富、造型考究、工艺精湛,精美细致。建筑内琴枋、牛腿、花机、梁垫等均施木雕装饰,题材有戏曲人物、花鸟、祥禽瑞兽及花草纹图形,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姚村祀龙殿用材考究,做工精细,真实反应出高超的建筑技艺,其建筑结构、材料、工艺等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能真实的反映当时浙北地区的建筑技术水平。
上街江氏宗祠
上街江氏宗祠建于清代,做工考究,地方特色鲜明,体现了当时的物质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风俗习惯,是历史的重要见证。
上街江氏宗祠整体造型规整,建筑内部的木雕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精美细致。建筑内琴枋、牛腿、花机、梁垫等均施木雕装饰,题材有狮子、鹿、松柏、花鸟、祥禽瑞兽及花草纹图形,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上街江氏宗祠用材考究,做工精细,真实反应出高超的建筑技艺,其建筑结构、材料、工艺等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能真实的反映当时浙东地区的建筑技术水平。
毛氏家庙
毛氏家庙建于清代,做工考究,地方特色鲜明,体现了当时的物质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风俗习惯,是历史的重要见证。毛氏家庙布局规整,建筑年代较早,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也为了解当地毛氏家族史提供了实物参考。
毛氏家庙整体造型规整,建筑内部的木雕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题材丰富、造型考究、工艺精湛,精美细致。建筑内琴枋、牛腿、花机、梁垫等均施木雕装饰,题材有戏曲人物、花鸟、祥禽瑞兽及花草纹图形,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毛氏家庙用材考究,做工精细,真实反应出高超的建筑技艺,其建筑结构、材料、工艺等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能真实的反映当时浙东地区的建筑技术水平。建筑采用封火墙进行防火分隔,内部的排水系统完善,明沟与暗渠结合,历经两百多年,一直保留使用,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杨村鲁氏家庙
鲁氏先祖为元朝建德路总管鲁祖,后两代鲁显、鲁宝皆为建德路总管。杨村鲁氏家庙始建于明,有490余年历史,现存建筑为清末时期,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对研究当时社会、人文发展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杨村鲁氏家庙为传统木结构,硬山两坡屋顶,八字门面,牛腿雕刻粗犷花卉纹,天井以青石板及卵石铺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有一定文化艺术价值,为了解当地宗祠建筑的文化内涵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杨村鲁氏家庙建筑结构合理,因地制宜,功能明确,布局合理,空间运用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