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开放程度在封建时代是空前绝后的,就连女子的地位也是古代历史中比较高的。
想离婚没有那么多要求,离婚后再嫁也不是罕见的事情。
撇去其他原因,有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教育,唐代女子受到的教育普及程度比较高,导致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自信大胆,不依赖丈夫。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在唐代并不是适用,相反,他们认为女子受过教育,才能知书达理,所以在这一思想的熏陶下,女子受过教育是普遍现象。
《唐才子传》中就有这样一段描述:“唐以雅道奖士类,而闺阁英秀,亦能熏染,锦心绣口,蕙情兰性,足可尚矣”,可以看出,当时社会风气是鼓励提倡女子受教育的。
皇家女子教育,有专门的机构,但在民间并没有专门教习女子的学堂,所以他们教育来源是父母,如果家庭条件好的,还有请姆师来教导他们。
在孩童时期,教育并不区分男女,都同为姆师教导他们基本礼仪,在《礼记》中就这样记载:择于诸母与可者,必求其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为子师,其次为慈母,其次为保母。
他们教育的分水岭就在十岁,男孩十岁的时候就可以去学堂读书,而女孩则继续留在家中受教育。
虽然唐朝较为开放,毕竟还是男权社会,所学的知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男性服务,所以唐代姆师对女子的教育,“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是最为基础的,其次还有理财治家方面的知识。
而除了姆师教育之外,父母也会教导女儿,或者没有条件请姆师的家庭,女子所有教育都是父母来教。
诗人韩愈父母早亡,他跟着哥哥嫂嫂,十一岁的时候哥哥也去世了,经济拮据,是他嫂嫂教他识文断字,这也从侧面看出,女子受教育的普及程度。
而女子大概要受哪些教育呢,主要有三个方面:诗书礼仪、音律跟女红。
学习书本知识,除了专门给女子写的著作之外,还要学儒家经典论语》、《孝经》等,也是因为学习内容不单一,让他们在文学方面也有一定造就。
在诗歌繁盛的唐朝,女子写诗并不罕见,甚至还有一些女诗人留名青史,例如鱼玄机、薛涛。
这样的风气之下,唐朝女子受教育程度高,也增强女性的自信心,敢爱敢恨,再嫁也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可以说,生活中受到的限制相对来说算少,甚至还经常出现“妒妇”,可见一些家中女性地位并不算低的。
不过,这只是在封建社会中比较,所以他们依然没有逃过对女性的压制,他们支持女子学习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男性。
例如长孙皇后编写的《女则》,就是规范女子行为。
当时还有一位儒者宋庭芬的五个女儿,从小受他的教育熏陶,长大后对学问也十分感兴趣,但并没有像鱼玄机、李清照那样在诗词上大有作为,而是写了一本《女论语》,主要内容就是如何做好贤内助,帮助丈夫。
唐代女子受教育程度普遍,从一方面来说,提高了她们地位,但另一方面也没有全然跳出男尊女卑的束缚。
其实教育不管是对女子还是整个人类来说都十分重要,文明程度越高,人们生活也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