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
什么叫龙抬头?
农耕时代,人们用星象标示四季,这里面的“龙”指苍龙七星开始阵列东方,以星象平气象。
龙抬头之日如果看向东方的天空,可以看到东方苍龙七星。这七星分别是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
角木蛟是威武的龙角,亢金龙是昂起的龙颈,氐土貉是坚实的龙胸,房日兔是龙腹,龙的柔弱处,心月狐是龙的心机。尾火虎是摇摆的龙尾,箕水豹是龙尾最后刮起的旋风。二十八宿中,角木蛟最骁勇。
龙抬头意味着阳气的苏醒,明媚的春天就真的来了。祥龙昂首,百虫尽灭,这是适宜春耕的好兆头。所以,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民间习俗
这一天,人们会理发,图鸿运当头。大多数地区都有正月里不可剪头发的说法,二月二就恰好接承了“剃龙头”的习俗。小孩要剃头,是为吉时保佑,孩子健康长大。大人也要剃头,是为辞旧迎新,从头开始,更有独占鳌头之意。
二月二这天吃的食物,都会加上“龙”以示吉庆。比如吃猪头肉称“挑龙头”,吃面条称吃“龙须”,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米饭叫吃“龙子”。
龙抬头之日,许多地方都有敬龙祈雨的习俗。有些地区会准备舞龙、烟花,有龙神庙的地方会摆供案,祭三牲,唱大戏。有水系发达的地方,也会有起龙船的活动。
北方有些地区,会用灶烟在院子里画一条龙,中间画个十字,将五谷放于其中,求得龙神行云布雨,此年春耕万事顺遂,秋收仓屯盈满,终年不饥。
二月二也是土地公的诞辰,这一日也称“土地诞”、“社日节”,土地公掌管五谷的生长和地方的平安,许多地方的百姓会在社日奉祀土地神,敲锣鼓,放鞭炮。
二月二,宜出门踏青,赏花,探春,沐浴阳光。白居易有诗: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中国“龙”文化
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
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龙做了解释:“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
其实,从远古时代开始,我们的神龙就腾云驾雾,遨游在历史里。历代的龙的形象,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演化为一种“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神物。
经过数千年的文化积淀,龙的形象早已被世人熟知和接受,在建筑、瓷器、玉器、服饰、绘画、钱币等器物上都留下了印迹。
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元素,已经融入我们的衣食住行。几乎每一个喜庆祥和的日子,都少不了龙的影子。
数千年来,中国龙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绵延起伏、生生不息的神圣象征。二月二,龙抬头。愿山河无恙,万物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