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成新“顶流”!听专家解锁“流量密码”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2-03-07 11:41:42  来源:人民网  作者:乔梁
核心提示:从古画中走出来的乐舞陶俑“唐宫小姐姐”,到“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文物……近年来,许多文物凭借独特的“颜值”和背后的故事,在网络平台成为新“顶流”,并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大众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

  从古画中走出来的乐舞陶俑“唐宫小姐姐”,到“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文物……近年来,许多文物凭借独特的“颜值”和背后的故事,在网络平台成为新“顶流”,并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大众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近日,人民网对话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探讨文物如何从活起来到火起来,以及考古如何从“高冷”走向大众。



让文物活起来

跨界融合创新创意


  人民网:今年两会您带来了什么议案建议?


  王巍:今年我的其中一个议案是建设中华文明主题乐园。中国现代考古学去年迎来了百年诞辰,积累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但是还有很多停留在学术层面,一般民众还不够了解。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沉浸式、数字化的方式,把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历程,以及各个时期的历史场景、发明创造、衣食住行、神话传说等展现出来,让民众在游玩中体验和感受中华上下五千年丰富的历史文化。


  人民网:今年央视春晚的三星堆创意舞蹈《金面》、去年河南卫视春晚的《唐宫夜宴》等文化节目很受关注,您如何看待这样的“跨界”创新形式?


  王巍:我从事考古工作40年了。以前大家对考古都不太了解,甚至觉得就是“挖坟掘墓”。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唐宫夜宴》《金面》《国家宝藏》《中国考古大会》等文化节目以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了各种各样可视化技术,让古老的文物跨越千年与大众“对话”,变得更加可亲可感,成为了展现中国考古百年成就的视听盛宴。


  我们考古学家的眼里都是历史纵深,比如桌子、椅子、锅碗瓢盆,各朝各代经过怎样的变迁;比如几千年前就有人吹骨笛,进行演奏……可能文献上就是那么寥寥几百字,但是通过考古发现,再加上电视节目的呈现,大众对其中蕴含的故事会很感兴趣,主动想要去了解,这些文物才会真正地活起来。



科技助力考古

滋养民族文化自信


  人民网:最近许多考古“黑科技”令人大开眼界,您如何看待科技对考古的助力?


  王巍:中国现代考古学发展100年,我觉得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各种自然科学技术手段日益广泛的应用。2002年开始,我领衔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这个工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动用所有自然科学的学科来参与考古,以及对考古发掘获得资料的分析,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质等等,你能够想到的学科全都参与了。


  说到“黑科技”,比如三星堆,是完全体现了新时代我们国家文保和科技用于考古的最高水平。考古方舱恒温恒湿,在过去是没法想象的,在世界上也没有先例。再比如我们如果看到人的骨骼,只能从中判断年龄、性别。但通过自然科学的分析,就可以得知这个人主食是吃小米、大米还是小麦,蛋白质的摄入量是多少,甚至还能看出等级,等级高的人蛋白质的摄入量就多,因为吃得好。


  我觉得自然科学技术手段在考古方面的应用,就好像是给考古学家安上了望远镜和显微镜,能够看得非常微观。对于当时人们生活方方面面信息的了解,可以呈数十倍增加,所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民网:考古发现如何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王巍:有一个基本的问题,考古有什么作用?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生活习俗怎样一步一步演变?还有我们中华文明的起源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以及对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这些问题,固然历史文献中也有一些回答,但绝大多数都是中国几代考古人通过一个个考古发现和研究知晓的。


  考古展现了中华文明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于我们的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丰富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从数千年积淀的中华文化基因中获取精神力量,增强了文化自信。



壮大考古队伍

砥砺前行不忘来路


  人民网: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说法是,“考古要坐得住‘冷板凳’”,您怎么理解?对报考考古专业的年轻人有哪些寄语?


  王巍:我当时第一志愿就是报的考古。过去考古条件艰苦,但是我们都对考古怀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梅花香自苦寒来,最后都坚持下来了。考古人多数都是默默耕耘,需要有甘于奉献、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在田野第一线吃苦、受累。在每一次细微的发现中逐步地接近历史真相,这是支撑考古人的一个精神支柱。


  希望报考考古专业的年轻人首先要热爱这一行,并且认识到考古的价值。考古不仅仅是“挖土”,而是一个有希望的学科。一个刚出校门年轻学者的一个不经意的发现,就有可能改写历史,这也是考古的独特魅力所在。


  人民网: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站在新起点,您对中国考古学未来发展有何期待?


  王巍:中国现代考古学走过百年历程,科学化、大众化、国际化是我们取得的重要成绩,也是今后前进的方向。当前,社会各界对考古越来越重视,考古队伍在不断壮大,相关的瓶颈问题也在逐步解决。可以说,中国考古确实是迎来了黄金时代。


  2035年,我国将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考古在其中无疑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考古工作者,我们应该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把这个宏大的目标和自己的具体工作相结合。考古百年的图景,如果用一幅拼图来形容,每一块都是每一个考古人付出的辛勤努力。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年轻人选择这一行,投身这一行,使我们考古事业后继有人。


  今年两会,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成为热点之一,国潮汉服为什么受到年轻人追捧,一起来看看!


 
标签: 古画 文物

本文标题: 传统文化成新“顶流”!听专家解锁“流量密码”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144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