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里为什么要有中国园林建筑?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2-03-17 09:21:38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明轩1980年4月竣工于美国纽约的大都会艺术馆北翼。它是以苏州“网师园”为蓝本而建造的,占地46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平方米。陈从周教授牵头,苏州市园林管理局承建,1980年建成。因以明代建筑风格为基调,故名为“明轩”。

  明轩1980年4月竣工于美国纽约的大都会艺术馆北翼。它是以苏州“网师园”为蓝本而建造的,占地46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平方米。陈从周教授牵头,苏州市园林管理局承建,1980年建成。因以明代建筑风格为基调,故名为“明轩”。


  这座庭园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古典造园艺术,凝聚了匠师们的心血,作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特色的永久性珍品,所产生的政治意义和深远影响是无法估量的,时至今日,仍为世人所瞩目。它也是中国园林走向海外的开山之作。


  中国庭院--明轩是依照中国苏州网师园里的“殿春簃”庭院建造的,有月亮门、曲廊,还有山石、竹木、花草和鱼池等等,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为配合“明轩”的修建,同时专门新建东方艺术画廊,它环抱了“明轩”的三面,两组建筑互为映衬。這里经常展出中国古代艺术品,成为观赏和研究中国古代艺术的中心。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里为什么要有中国园林?


  首先是因为博物馆购入了一套明式家具,时任大都会博物馆董事、阿斯特基金会负责人的文森.阿斯特夫人提出在博物馆内制造一座中国庭院来放置这套家具。用中国园林给中国古典家具一个陈列空间,这可能也与阿斯特夫人童年在北京度过有关,她有关于中国园林的情结。无可否认,这是一个非常棒的想法。


  当时博物馆方邀请著名美籍华裔舞台艺术家李明觉设计,方案没能让博物馆方满意(想想当年百老汇改昆曲《牡丹亭》,没有鸳鸯,找了一群野鸭子替代——西方人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理解,往往能混搭出非常戏剧化的效果。我个人还是非常期待的,就好像当年营造杭州西子湖酒店时,听Bill阐述自己的设计,SPA区需要有装满鲜花的乌篷船、酒店几个内庭院里陈列着中国古典花窗……给我打开设计形式与功能如何结合的那扇门。这个思路,如今依旧适用。就比如当下室内与室外边界的模糊,材料的通用以及节点做法的相互借鉴)……原因不得而知,却造就后续“古典园林出口海外”这段佳话。


  在确定以中国庭院陈列明式家具的方向后,1977年秋,时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亚洲部主任、普林顿大学考古系主任的方闻随美国“中国古代绘画考察团”访华,考察了福建、浙江、北京等地的古建筑,最后来到苏州。在此,方闻与陈从周会面,一同参观苏州园林,并在此行程中达成共识——网师园的殿春簃小院是衬托明代家具的最佳背景。


  方闻对陈从周说:“我在纽约收集了许多中国明代家具,一直想把它们陈列出来,但不知道放在什么地方比较合适?”陈从周听罢不假思索地说:“明代家具当然要放在明代建筑里面呀。”方闻闻言如梦初醒,连忙对陈从周教授说:“先生所言极是,明代家具应该摆在明代建筑里,可是我在美国,上哪儿去找明代建筑呢?”陈从周哈哈大笑道:“这个容易,我给你找个现成的,苏州网师园里的殿春簃就很合适,你把它移筑到美`国,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陈从周推荐网师园殿春簃有其必然原因:


  一是陈从周对网师园的特殊情结。陈从周的老师,画家张大千,曾寓居网师园。殿春簃原为张大千及其兄张善孖的画室“大风堂”。


  二是网师园是公认的小园极则,“少而精,以少取胜”。


  1978年春,方闻返美后,以大都会博物馆的名义致信时任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的王冶秋,请求帮助建园。“经过国务院批准,我国将为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仿苏州网师园殿春簃建造一座中国庭院。”


  明轩是以网师园殿春簃小院为蓝本而建,目的是为了陈设大都会博物馆的明式家具。中国古典园林“出口”海外,引发世界对东方文化及古典园林的关注。同时也带火了香山帮。而作为高度“标准化”产品的明轩,大家对于图纸设计的关注度相对要少一些。除了主持设计的陈从周老师,其余团队成员,相对鲜为人知。


  我们知道,中国古建有一套逻辑严谨的设计、施工体系。两本巨著,《营造法式》与《营造法原》。


  《营造法式》记载宋代建筑的制度、做法、用工、图样等,对研究中国建筑、理解其理念和精神有着深远的意义。


  《营造法原》则偏重于江南民间的传统建筑——民居、宅第、园林和建筑小品统一的营建架构和技术措施。


  因此,往往陷入这样的误区与偏见——认为中国古建是一成不变的,随形就境的古典园林,则诞生了诸如“半亭”、“折廊”等富于变化的园建形制……想当然的以为明轩的图纸设计难度不大——毕竟有殿春簃小院的珠玉在前。差异只在掇山与花木。


  考证团队成员,依旧震惊:一边是苏州城建局组建的项目团队(来自苏州园林处的张慰人、陈从周的学生邹宫伍、来自苏州城建局的王祖欣)。一边是潘谷西教授带领当时南京工学院有一批专门研究苏州园林的老师参加设计。



  据潘谷西教授口述:


  记得当时参加的有杜顺宝、乐卫忠、叶菊华和刘叙杰,就我们五个人过去的,在网师园殿春簃这个院子设计的,画的图纸大概有平、立、剖五张图,1号墨线图纸,我画的是院子的一组剖面图和方案透视图,他们几个人分别画的是平面、立面和剖面图。平面图画的很细,铺地、水池、假山都画出来了。我留过一套图,可惜现在找不到了,倒是叶菊华还保存了一套,从图签上看,这套图完成于1978年10月5日……


  张慰人非常喜欢南京工学院团队的设计,看到精美的图纸连连称赞。他也在采访中也表示:


  他们的图比我们画的图要漂亮。他们花了很多年研究出版《苏州古典园林》,有非常好的基础。而我们是匆匆忙忙,乌合之众。


  两个团队,两套图纸(既相似,又略有差异)。总体而言,苏州园林处版的图纸构筑物,尤其是曲廊布局与形式更中正,南京工学院的曲廊要纤巧一些,布局不完全对称,有明显的动势。在与主体建筑衔接的位置特意做出一个折角,留一角天井,是经典苏式民居的做法。苏州园林处版的拙朴,南京工学院版的纤巧,图面也要精美许多……报到建设部后,南京工学院的那套图在“假山太高,楼板无法承载”的问题上而落选。


  所以,看似简单的复制项目,在高度标准化的古典营造体系下,依旧需要结合现场条件做细化与深化调整。仿制,是在现场条件下,有选择地优化与改造。创新可贵,带创新性质的复制同样可贵。


  设计图纸与模型确认之后,中国驻美联络处文化参赞谢启美代表中方与大都会博物馆签下了建造合同。合同规定,明轩需要做两套,先在苏州东园做一套实际大小的模型,待美方确认后再做第二套运往美国。


  明轩的“出口”,不止是商务合作,更是外交事件。也正是这样严谨的工作方式,在东园留下一座一模一样的明轩。


 
标签: 明轩 苏州园林

本文标题: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里为什么要有中国园林建筑?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147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