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抱怨“怎么现在看病这么贵”的时候,不妨来看看古代看病有多贵吧。
在四大名著《红楼梦》里,有这样一个桥段,贾宝玉请大夫进大观园给晴雯看病,临走给了大夫一两银子的诊金(不含药费,相当于挂号费)。
《红楼梦》的成书时间大概是清乾隆年间(1791年),那个时候的一两银子大概相当于现在人民币450-750元左右。
古代
1两银子=1000文
1升大米=1.5斤大米=10文
1两银子=150斤大米
现代
1斤大米3元-5元
150斤大米=450-750元
所以,1两银子=450-750元
请大夫出诊一下挂号费要这么多钱???古代看病还真是贵到离谱!
如果你说《红楼梦》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给大夫的诊金是高门大户财大气粗的打赏行为,那我们就走一回纯现实主义风格,来看看古代看病到底要多贵!
三国时期·吴国(222年—280年)
名医董奉,看病不收诊金,只需患者家属在自家后院种杏树,重病者,看好后种杏树5株;轻病者,种杏树1株。
按照百分百的种植存活率(病人给名医种树总是要包存活的嘛),换算成现在的计价:一株十年的杏树大概300元。
也就是董奉的诊金价格在300到1500元之间,可以说赛过今天的特需门诊挂号费了。
清光绪丙午(1906年)
在小说《斯文变相》中有一段描述,医生看诊后,家属给了医生5块银元的诊金,文中所说的银元为光绪元宝,一银元相当于20文钱,5块银元绝对相当于今天500元往上的人民币价格了(换算公示参考上文)
而500元,已经相当于我们今天挂一个三甲医院的专家特需门诊,可以说是非常抢钱了!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三十年代初
知名中医看一次病诊金一般是一块银元,因为银元属于本位币,不能直接按照银子的价值来估算,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对比的方式来感受一块银元的价值。
1924年(民国十三年),北京五口之家每月生活费平均是14元2角5分,相当于每人每月花销在3元左右,而看一次病给医生的诊金就要1元,相当于每人每月生活费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一家五口人如果每个月有一人得病需要看医生,一年以后,这个家庭光门诊挂号费就要高达一个月的生活费总额了,这个价格除了令人咂舌,还能说些什么。
上面说的诊金是不包含药费的!!不包含药费!!不!包!含!
没错,古时候是医药分家的,病人给医生的诊金仅仅是看诊费用,想买药?医生开好单子,拿着单子去药铺抓药吧,那是另外一套付费体系了。
这么算下来,古代看病有多贵各位心理有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