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在观看《中国传统建筑的智慧》记录片后表示,该片集科普性、人文性和观赏性于一体,展现了先辈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条件下,用智慧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营造出匠心独运的传统建筑,和中华大地丰富多元的地形地貌有机镶嵌,极好地阐释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美美与共、天人合一的关系,“在全社会弘扬生态文明的当下,值得认真学习借鉴”。
“中国传统建筑不同于西方石构建筑,多为木构,精巧华美、自成体系,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东方经典流派。”周岚表示,由于木构建筑在使用过程中,易被自然腐蚀、虫害蛀蚀、水火损毁,因此需要更频繁地维护修缮,使得中国传统建筑中累积的历史信息特别丰富。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建筑所承载的信息至少有5维:即3维空间信息,加上第4维时间——不同年代的历史信息以及第5维动态维护修缮的营造技艺信息。
周岚强调,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决定了其保护传承不能简单套用西方保护模式,应从历史文化保护的整体性、系统性原则出发,一体化联动保护传统建筑和传统营造技艺。由于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多采用“师徒式”口授身传,在现代建造方式的冲击下,存在着技艺消失、传承断代的现象和风险。因此,需要加快构建完善不同地域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和传承人的认定制度,引导推动各地寻访、挖掘、遴选、认定一批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建立健全传统建筑营造技艺非遗传承人名录,为各地的传统建筑、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撑。
“我们还可借鉴德国精细化、小工种的职业技术教育经验,学校和企业、传承人和学员紧密合作,共同构建‘现代学徒式’培养传承机制。”周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