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的下雨天,别有趣味!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2-03-25 11:07:36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今天我们穿越千年,看看古代诗人如何度过下雨天,品味一场藏在古诗中的雨。

  今天我们穿越千年,看看古代诗人如何度过下雨天,品味一场藏在古诗中的雨。


  1、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辛弃疾以宁静的笔调描写了充满着活跃气氛的阵雨夏夜。他行走一路,有清风、明月、疏星、微雨,也有鹊声、蝉声,还闻到了稻花香。走久了,忽然看到那家熟识的小店,可以进去歇歇脚,愉悦之情,油然而生。辛弃疾沉浸在稻花香中,忘了道途远近,可见其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此诗作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八月。安史之乱后,杜甫辗转到了成都,求亲告友,在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杜甫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杜甫家中屋顶漏雨不断,长夜漫漫,在睡眠时间极少的情况下,他依旧忧国忧民,不禁发出感慨,希望将来能有广厦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


  3、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词中描绘的一蓑风雨,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诗人在细雨中安静地品味水上的人和景,体现了诗人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4、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当时的他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他由自然界的风雨联想到了国家局势的动荡不安,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5、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创作时苏轼在任杭州通判。诗中苏轼的意思是说,多数人游湖都喜欢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处。“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雨中游湖,别有一番情调。


  6、杜牧《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江南春绝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杜牧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杜牧在烟雨中写出了如此美的诗,流露出含蓄深蕴的朦胧情思。


  7、赵师秀《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约客》是南宋诗人赵师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黄梅”“雨”“池塘”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诗人闲暇之时以“闲敲”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为乐。整首诗情景交融、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细细品完了这些诗词,那么问题来了……


  古人们,下雨天穿什么呢?


  蓑衣,最初是用草编织而成的挡雨器具。上古时期,人们为了抵挡风雨的侵扰,起初只能用野草裹住身子,以遮雨水,久而久之形成了蓑衣。


  《诗经·小雅·无羊》:“尔牧来思,何蓑何笠”,就记录了当时人们穿蓑衣的情况。


  油衣,是用丝绢一类纺织品涂上油后做成的,也称“油帔”。


  《晋书·桓玄传》:“(刘)裕至蒋山,使赢弱贯油帔登山,分张旗帜,数道并前。”


  除蓑革、油绢外,古代雨衣还有用粗麻、棕丝等材料制成的。


  棕衣,棕衣上的棕丝是棕榈树皮上的一种纤维,经加工整理,也可编织成雨衣。


 
标签: 古代诗人

本文标题: 古代诗人的下雨天,别有趣味!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149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