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各式宫殿七十余座,大小房屋九千余间。这些建筑形式各异,功能不同,满足了明清皇帝不同的需要。不过故宫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整体坐北朝南。这一特点是古代百姓的生活经验和集体智慧的体现。
故宫,不仅是一个建筑群,还是一座城市。无论是建筑还是城市,两者共同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以房屋为例,“坐”是指房屋所在的位置,“朝”就是房门所开的方向。两者相互影响,决定了房屋的舒适感和幸福感。
故宫
《诗·公刘》指出:“即景乃冈,相其阴阳”。简单来说,古代建筑同样重视地段。在城市选址时,古人提出了“国必依山川”的原则,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作铺垫,做到“度地卜食,体国经野”,同时,此外,防卫、交通、水源、灾害等因素同样是选址的重要标准。
城市有了地段,更要关注朝向。汉代政治家晁昏在城址的选择,对朝向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相其阴阳之和,尝其水泉之味,审其土地之宜,正阡陌之界。”这里的阴阳是指以北为阴,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地段和朝向互有交集,对古代城市的设计和建造具有指导作用。
在古代城市中,唐朝都城长安最具代表性。宫城位于城北中央,是皇帝和皇族的专属高档社区,皇城位于宫城南面,面积比宫城稍大,是政府机构聚集区。宫城和皇城之外,是外郭城,设计了商业区和住宅区,东西两市呈对应之势,朱雀大街贯穿南北,既是长安城的中轴线,又是城中的主干道。长安的整体设计,气势恢宏,布局合理,堪称古代建筑史的杰出代表。
城市建设尚且如此,房屋的建造更加讲究。中国位于北半球,在欧亚大陆东端,大部分国土在北回归线以北。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的规律,坐北朝南的建筑,能够调节光线,起到冬温夏凉的效果。《释名》中说:“宅,择也,择吉处而营之也。”古代的科技虽不发达,对建筑的追求,突显了丰富的生活经验。
古代的避暑建筑
冬季时,太阳角度较小,建筑的朝南门窗,可以容纳更多的阳光射入,利于提高室内温度,夏季时,太阳角度变大,建筑能够阻挡一部分阳光射入,从而降低室内温度。经测算,在冬季,朝南和朝北房间相比,室内温度要高1-2摄氏度。
从科学角度看,阳光能够人体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防止小儿佝偻病的发生,而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尤其对引起呼吸道疾病的病菌,有较强的杀伤力。经常晒太阳,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正因如此,坐北朝南的建筑显示了独特的优势。
我国季风与非季风气候分布
受地势的影响,中国属于季风型气候。夏季,来自太平洋的台风,裹胁冷风和降水北上。冬季,源于西伯利亚的寒流,夹杂北风和雪花南下。建筑坐北朝南,可以在夏季接纳凉风,降低室温,又可以在冬季阻挡寒风,保温驱寒。
《礼记》有云:“天子负庡南向而立。”《易经·说卦传》又云:“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可见,南面意味着权威和尊严。在古代建筑中,皇宫、官署是朝向正南的,显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
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中提出:“接煞气则雕瘁於凝霜,值阳和则郁蔼而条秀。”古人认为居住环境离不开气,有了气才有生命,气的流动产生了气场。“煞气”是指邪气,而朝向正南的房屋煞气很重,所以,古代民间的房屋朝向大多偏向东南或西南,既可以避开煞气,又可以避讳,一举两得。
在封建社会,宗教享有崇高的地位。寺院道观享有朝向正南的特权,通常来说,寺院道观会选择背山面水、植被茂密的“风水宝地”,一方面冬阻北风,另一方面夏有凉风,植被还能净化空气。寺院道院的特殊氛围,增加了在善男信女心中的地位。
民国道观
在古代的民居中,以四合院为主。它是由四间或三间不同朝向的房屋组成的内院式建筑,其中北房最为尊贵,称为正房,由长辈居住,这也是传统孝道的体现。厢房在等级上低于正房,在“以左为贵”的传统观念下,东厢房的等级高于西厢房。
四合院大门的选址尤为重要,有“一门定吉昌”之说。通常四合院的大门会在东南方。从建筑布局上看,大门位于整个建筑的左前方,民间称之为“青龙门”。以风水而言,这个位置为坎宅巽门,最为吉利,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
北京传统的四合院
坐北朝南的建筑格局,对世俗文化有产生了影响。在汉族传统建筑中,正门前放两个石墩或石鼓,用来驱邪避鬼。门当的形状有方形和圆形之分。圆形代表官宦之家,方形常见商贾家族。从门当的形状,就能看出宅院主人的身份。
与门当相对应,户对同样是正门的重要标志之一。古代大门上会有门楣,嵌在上面的木制方形或圆的标示,叫做户对。当时,户对有二、四、十二的区别,数字越大,官职越高。文官用圆形户对,武官用方形户对。“门当户对”必须相互搭配,经常联合并称,这本是传统建筑中的美学构件,逐渐演变成男女婚嫁中衡量条件的标准。
古代的房屋建造过程中,必将风水置于首位。风水学说并非只是迷信,只是表明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以及传统美学在建筑上的集中表现。运用风水勘察自然,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达到人、心、自然三者的统一,从而达到“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至美境界。
在民居中,位于轴线的正厅是院落中等级最高的建筑。正厅有厅堂之分。厅以男主人为主,是接待贵客挚友的地方,堂是家族内部聚会、议事、聊天的场所,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同时,也是女主人的待客之所。正厅的功能,体现了主次有度、男女有别的待客之道。
古建筑画
《考工记》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方可为良。”反映了古人对建造的时间、环境、材料和技巧的追求和造诣。
建筑,一方面为人们的栖身之所,另一方面是政治、文化、自然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看似普通的古代建筑,与自然环境搭配,形成和谐共生的良好生态,将孝道、待客和聚会有机结合,产生了博大精深的住宅文化,真正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不得不为古人的智慧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