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眼土洞箫:春秋战国传来的远古之音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2-04-14 11:15:20  来源:文山州非遗中心  作者:马寅瑞
核心提示:三眼土洞箫,即“三孔陶埙”,吹孔气鸣乐器,为文山县追栗街大兴寨彝族特有乐器。彝语称之为“底劳”。和流传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埙同属一类,是古老的吹奏乐器。

  三眼土洞箫,2017年6月列入云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据《文山地方县志》记载:三眼土洞箫,即“三孔陶埙”,吹孔气鸣乐器,为文山县追栗街大兴寨彝族特有乐器。彝语称之为“底劳”。和流传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埙同属一类,是古老的吹奏乐器。



  据彝族老艺人张朝标讲述,传说一个彝族小伙在山上放牛无聊时随意挖了点潮湿的泥土捏成土洞箫。古时彝家人做完农活后要吹会儿三眼土洞箫,累了一天听听优美动听的声音后特别解乏。从此,三眼土洞箫便成了彝家人心爱的乐器。每年开春时节,彝家人的田边地头便会响起悦耳动听的土洞箫声。


  三眼土洞箫用当地黏性较好的灰白土、棕红土、或黄土和水成泥,捏制成“腰粗、底平、嘴尖”的鸭梨状土坯,顶端开一吹孔,腔体中部各开三个音孔,在荫处晾晒而成。该乐器外形与古乐器埙相似。



  埙是我国古代重要乐器之一。埙从一个音孔发展到三个音孔、五个音孔、六个音孔乃至八九个音孔,经历了长达3000多年的漫长岁月。吹埙为乐的场景,古代屡见不鲜。作为远古时期农耕文化的祭祀遗风,今天的埙有失传灭亡、濒临绝境的危险。


  而三眼土洞箫延续了古埙的特点,音色古朴醇厚,声音和谐,内容舒缓平和。结合当地彝族民间音乐演奏,别具一格,极富地方特色。而埙以“土洞萧”的身份,在文山彝家山寨中完整地传承了500多年,成为见证历史沧桑和风雨岁月的“音乐活化石”。



  古时,每年春耕前铲草烧灰、修田埂时,人们边便吹奏三眼土洞箫,入秋后渐息,有祝福五谷丰登的含义。而今已无任何禁忌,春节期间、举办喜事时都会吹奏土洞箫。2011年,在追栗街政府的扶持下,大兴寨成立“老体协文艺队”,文艺队经常参加各类演出表演,“三眼土洞箫”由此得以很好的传承下来。


 

本文标题: 三眼土洞箫:春秋战国传来的远古之音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153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