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劳动节”有几个?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2-05-01 09:00:28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今天是“五一”劳动节,五一劳动节的标准称呼是“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是世界上近百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也是劳动者自己的节日。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五一劳动节的标准称呼是“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是世界上近百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也是劳动者自己的节日。


  五一劳动节的由来


  这个节日诞生在19世纪末期,当时正是欧美国家从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的阶段,对外掠夺扩张,对内压榨人民。工人们一天要劳动14-16个小时,工资却很少。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工人们为了争取权益纷纷开始罢工。


  1866年,第一国际日内瓦会议提出8小时工作制的口号。


  1886年5月1日,以美国芝加哥为中心,在全美爆发了35万人的大罢工和示威游行。工人们要求改善劳动条件,实行8小时工作制。


  几天后,芝加哥出动警察镇压,先后共有4位工人、7位警察死亡。事后有8人因谋杀罪被起诉,其中4人被绞死,1人在牢中自杀。


  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并抗议随后的宣判,全世界工人纷纷发起抗议活动。这些活动就成为“国际劳动节”的前身。


  1889年7月,恩格斯组织召开第二国际成立大会,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



中国古代的劳动节


  实际上,中国古代就有劳动节,而且还不止一个。


  二月初二


  没错,二月二龙抬头那天也是劳动节。


  民以食为天。历朝历代,农耕都是国家大事。


  耕地,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就是最重要的劳动。


  因此从西周开始,每年二月二这天,国君都会带着文武大臣亲自下地,拿起农具来开荒耕地,二月二就被称为“春龙节”。


  到了唐代,二月二被官方指定为“耕事节”或“劳农节”,成了法定节日。皇帝依然会带着百官去田里象征性地牵牵牛,挥挥锄头,表示对农事的重视。


  有皇帝带头,老百姓就把二月二春耕当成了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来过,不仅会在下地播种前在农具上绑上红色的绸缎或布条来祈求丰收,还有抢神牛的传统——各地官府会组织百姓进行祭祀,再把当作祭品的泥牛敲碎,让大家去争抢。谁抢到了这些泥块并放在自家田里就会有一年的好收成。


  到了清代,官府还规定,凡是70岁以上还在种地的人,不但免除赋税差役,还能在劳农节(二月二)领取绢一匹,棉十斤,米一石。


  清明和谷雨


  俗话说:“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


  也就是说,清明到谷雨这两个节气间的时段特别适合进行农业活动。


  农书《农候杂占》给出了原因:“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一年之计在于春。清明和谷雨之后,霜雪消融,天气转暖,正好春耕。


  在山东沿海的荣成等地,每年4月20日是传统的渔民节。这个节日起源于谷雨,在清朝道光年间改名为“渔民节”。沿海的渔民们会在谷雨这天向海神娘娘敬酒祈福,然后扬帆开海。


  新锐导演殷玉洲的作品《沿海出发》,讲述的就是发生在荣成开海节前后渔民一家人的故事。



  七月初七


  七月初七不是七夕节,是中国自己的情人节吗?怎么又成了劳动节?


  实际上,七月初七除了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外,也被称为“乞巧日”。


  乞,就是乞求。


  巧,就是心灵手巧。


  在汉代,人们会在这一天做出各种点心摆在庭院里,邀请天上的织女来品评,好让自己变得心灵手巧。


  《诗经·豳风·七月》就描写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农耕画面:“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因此,在一年中最热的农历七月,人们在白天下地劳作,到了晚上就过乞巧节,体会劳动之后的快乐。



  九月初九


  没错,九月初九重阳节也是劳动节,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劳动节。


  如果说二月二龙抬头是开始,那么九月九重阳节就是结束,是收获的日子。


  《吕氏春秋·季秋纪》记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说明早在先秦时,人们就会在农历九月的秋收之后祭祀天帝和祖先,庆祝丰收。这一天也被称为“辞青日”——九月初九后,草木逐渐凋零,青色转黄,天气转冷,农事活动随即结束。辛苦了一整年的人们在庆祝之后就能进入农闲时节。


  因此,古代战争一般都发生在九月初九秋收之后,在次年二月初二之前结束,为的就是不影响农业生产。秦国以耕战立国,九月秋收后就是一年完结,而以十月为新一年的岁首。


 
标签: 劳动节 古代 历史

本文标题: 中国古代“劳动节”有几个?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155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