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养生——六大茶类茶性各不同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2-04-21 13:59:51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喝茶,越来越成为很多人心中健康的生活方式,“品茶”也逐渐成了一种时尚。但是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黄茶都有什么特性、功效?不同的人群更适合喝哪种茶,你都知道吗?

  喝茶,越来越成为很多人心中健康的生活方式,“品茶”也逐渐成了一种时尚。但是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黄茶都有什么特性、功效?不同的人群更适合喝哪种茶,你都知道吗?


  绿茶,六茶之首清烦热


  绿茶是我国最主要茶种之一,从营养价值看,绿茶没有经过发酵,很好地保留了茶叶中的天然物质,营养成分如维生素、叶绿素、茶多酚、氨基酸等物质是所有茶类中含量最多的。绿茶可清火气、除烦躁,并增强思维能力、提高免疫力。


  适合人群:工作忙碌的中青年人、脑力劳动者、常面对电脑的人群。


  禁忌:绿茶性凉,虽可清热除烦,但对肠胃却有一定刺激,平素脾胃较弱的人应少喝,或冲泡时少放一些茶叶以减少刺激。



  红茶,性温甜醇调脾胃


  由于红茶是重发酵茶,茶性比较温和,尤其是小叶种红茶,如正山小种等,茶汤滋味甜醇,没有刺激性,还具有调节脾胃的功能。在国外,有在红茶的茶汤中加入牛奶、糖的习惯,更可以补充营养,增加身体热能。


  适合人群:对肠胃不好或身体虚弱的人,不宜饮绿茶,而红茶则比较适宜。


  禁忌:红茶性温,所以不太合适正在上火或平素火气比较大的人。


  黄茶,增加食欲可首选


  黄茶的名号不如绿茶、红茶那样如雷贯耳,但如果提到君山银针、霍山黄芽等,知道的人就多了,没错,它们都属于黄茶。黄茶的特点就是“黄叶”、“黄汤”,其实是由炒绿茶演变出的产物,在炒制绿茶的过程中加入闷黄的程序即成黄茶。黄茶的发酵度在20-30%之间,属于微发酵茶类。


  适合人群:黄茶需闷,属于“沤茶”,在沤的过程中产生大量消化酶,对脾胃有好处,所以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或是身形肥胖的人最适合饮用。


  禁忌:黄茶中含有较多的咖啡碱、茶多酚,这些成分都容易使人产生兴奋感并增加排尿量,因此不宜准妈妈与胎儿健康,可能导致妊娠中毒等情况的发生,因此不宜孕妇。



  白茶,茶中珍品可降糖


  白茶属于茶中珍品,发酵度在10-20%之间,属于轻度发酵茶类。白茶的外形很饱满,满身披满白毫,毫香清鲜,茶汤则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但可品出回甘。虽然白茶的普及程度不像绿茶、红茶那么高,而且产量也不高,但却是茶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适合人群:糖尿病患者宜喝白茶,这是因为白茶在加工中未经炒、揉,茶中所含的多糖类物质基本未被破坏,而茶多糖对治疗糖尿病有一定功效。此外,白茶茶性清凉,还有降火去燥、治疗便秘的作用。


  禁忌:糖尿病患者在饮用白茶时,最好用温度较低的开水,约85℃左右浸泡4至6分钟,并在清晨、晚上饮用,不能用沸水冲泡以免高温破坏茶多糖。


  乌龙茶,降脂减肥健美茶


  外观有“绿叶镶红边”之称的乌龙茶在几大茶品中独具鲜明特色,而乌龙茶的制法也综合了绿茶、红茶的制作工艺,所以品质也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的浓鲜,又有绿茶的清芬。


  适合人群:乌龙茶最适合体形肥胖的人,由于有比较好的降血脂、降胆固醇、助消化功效,在日本被称为“美容健美茶”。此外,乌龙茶还有提神醒脑的作用,适合静夜苦读的学子或熬夜的加班达人。


  禁忌:所有喝乌龙茶的人都应注意,不要空腹饮用,否则不但会顿觉饥肠辘辘,甚至有人会因此头晕恶心,也就是醉茶了。此外,孕妇最好不要喝,其中的茶碱有兴奋作用,会增加胎动并对胎儿不利。



  黑茶,去油降脂最有效


  黑茶也是我国特有的茶种,在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流传广泛。黑茶的发酵度达到了100%,属于后发酵茶。


  适合人群:黑茶最适合平素喜欢吃食肉的人,这是因为其茶性温润,去油腻、去脂肪、降血脂功效都比较显著。


  禁忌:孕妇忌喝,黑茶中含大量茶多酚、咖啡碱等,对胎儿成长有影响。


 
标签: 喝茶 茶文化

本文标题: 喝茶养生——六大茶类茶性各不同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155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