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崇尚儒家“礼乐仁义”的道德思想,把五色与“仁、德、善”相结合、定为正色,是尊卑、等级的象征。
大红、宝石蓝、葡萄紫、草绿是明代服饰中最为流行的颜色。
明代服饰上承周汉,下取唐宋,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是华夏衣冠的典范,对后世及周边国家的服饰和审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明代服饰总体特点是:讲究色彩搭配,风格华贵端庄,色彩层次感强。
-大红-
明代以火德王天下,色尚赤,红色作为正色具有崇高地位。
红色是热烈、冲动、强有力的色彩,在可见光谱中频率最低,波长较长,衍射能力好。
在视觉感官上,红色的空间穿透能力强,较为醒目,颜色似鲜血,会形成视觉上的迫近感。
红色在皇室贵族中的广泛使用,昭示着封建统治阶级王权至上的特征。
明朝皇室贵族服饰颜色明艳华贵,以大红色、金色、黄色、鸦青等高饱和度色彩为主。
自明代以来,大红色作为生命、热烈、高贵、喜庆的象征,也被称为中国红,真正渗透到了中华文化的脉络里。
-草绿-
绿色在各朝代皆是平民常用的颜色,随着纺纱和染色技术的发展,明代服饰中的绿色饱和度和明度更高,显得清新亮丽。
在明朝,达官贵人也喜欢使用青色、绿色、红色,黑色、金色作为主要的辅助色彩。
高饱和度的绿色作为明代的流行色,也最能体现这一时期劳动人民对于生活的热爱,以及顽强的生命力。
-宝石蓝-
明代中后期,统治阶级力量不断被削弱,人们的思想逐渐解放,染色技术和染料得到空前发展,服装颜色更加艳丽、明快,在色彩上不断出现僭越。
民间开始不断出现使用高纯度的鲜艳色彩的情况,其中高饱和度的蓝色格外受欢迎。
在明代画家仇英的作品《南都繁会图卷》中,大红色和宝石蓝最为显眼,二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此画也体现了明代中后期服饰色彩多样化的特征。
-葡萄紫-
民间服饰颜色以平淡素雅为主,平民服色常用紫色、绿色和浅桃红色等颜色。
紫色是各种色彩中最冷色调与最暖色调的结合,在服装搭配中有中和的效果,因此平民服色中常以紫色为主色,其中葡萄紫最为流行。
强烈的色彩对比度凸显出浓郁的“女性意识”,以及突破传统、表达自我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