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好茶,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炎帝尝百草”,伴随着茶而生的,就是各大的茶皿器具。茶具在历代所扮演的角色和身份都会有所差异,其中以“建盏”为例,曾在宋朝称霸一时,为帝王所代言的流行茶具。
宋代 建窑金兔毫盏
观复博物馆藏
然而,极少有人知道的是,“建盏”中的“盏”究竟是什么含义?
事实上,茶与酒在中国的社会文化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然而,在遥远的古代,茶并没有占据主流位置时,喝茶所使用的器皿往往与酒皿、食物器皿混为使用。
自进入秦汉之后,茶的地位越发提高,才逐渐所形成自己的器皿。到了唐代,饮茶越来越普遍,逐渐盛行,形成风俗习惯。
银质茶具一套 唐代
法门寺地宫出土
著名茶学专家陆羽编著的《茶经》问世,更是引领世人注重饮茶情趣,茶道内涵,从此喝茶愈发讲究,也愈发成为日常,也对茶器有了讲究。当时把盛茶的器皿称之为“碗”、“瓯”。
由于宋朝以前的煮茶技以煎茶为主,讲求的是茶汤的色泽与变化,为此茶皿发展得口径越来越大、越来越矮小,所谓宽汤浅碗,此时饮茶的器皿,在今人看来更像是喝酒的。
而这个“盏”字,从“戋”字边,代表少而小,配以“皿”字,就是不深的碗的意思。时至今日,许多从“戋”字的汉字,都有这个字原本的一些意思,比如“浅”是不深、“贱”是不值钱、“栈”指歇脚的小店。
由于古时候的油灯造型就像茶盏一样(其实应该是茶盏和油灯一样),所以即便今天使用了电力,中国人描述灯的量词依然是“一盏灯”,从“戋”的字义中,一脉相承。
陶灯汉代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复杂的纹路,绚丽的色彩,多变的纹理,都为建盏在“残酷”的茶具竞争中谋得一席之位,甚至让当时的工匠绞尽脑汁,使它呈现出星空般的色彩。
而这,不过是唐宋人饮茶里的其中一件小事。那么当时,祖先们饮茶需要多少今天人无法想象的复杂工具?又需要多久才能磨练出泡好一杯茶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