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茶的故乡,在古代史籍、方志典故、文学资料中,有关茶的故事、传说、名人轶事繁多,现小编收集了一些片断,分享更多有关于茶文化知识给读者。
01、司马光、苏东坡斗茶斗智
唐宋时期文风大盛,而文人雅士又以尚茶为荣,不仅嗜,好品饮,而且参与采茶、制茶,于是斗茶之风兴起。范仲淹的《斗茶歌》日:“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而这种“茗战”之乐,也确实吸引了许多文人量客。
人们聚集一堂斗茶品茗,讲究还自备茶具、茶水,以利更好地发挥名茶的优异品质。相传有一天,司马光约了十余人,同聚一堂斗茶取乐。大家带上收藏的最好茶叶,最珍贵的茶具等赴会,先看茶样,再闻茶香,后尝茶味。
按照当时社会的风尚,认为茶类中白茶品质最佳,司马光、苏东坡的茶都是白茶,评比结果名列前茅,而苏东坡带来泡茶的是上雪水,水质好,茶味纯,因此苏东坡的白茶占了上风。苏东坡心中高兴,不免流露出得意之状。
司马光心中不服,便想出个难题压压苏东坡的气焰,于是笑问东坡:“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黑欲陈。君何以同爱两物?”
众人听了拍手叫绝,认为这题出得好,这下可把苏东坡难住了。谁知苏东坡微笑着,在室内踱了几步,稍加思索后,从容不迫地欣然反问:“奇茶妙墨俱香,公以为然否?”众人皆服,妙哉奇才!
茶墨有缘,兼而爱之,茶益人思,墨兴茶风,相得益彰,一语道破,真是妙人妙言。自此,茶墨结缘,传为美谈。
02、王安石辨水考苏轼
王安石老年患有痰火之症,虽服药,难以除根。太医院嘱饮羡茶,并须用长江瞿塘中峡水煎烹。因苏东坡是四川人,王安石曾相托于他:“倘尊眷往来之便,将瞿塘中峡水携-瓮寄与老夫,则老夫衰老之年,皆子瞻所延也。”
不久,苏东坡亲自带水来见王安石.王安石即命人将瓮抬进书房,亲以衣袖拂拭,纸封打开。投阳美茶-撮于内。候汤如蟹眼,急取起倾人,其茶色半晌方见。
王安石问:“此水何处取来?”
东坡答:“巫峡。”
王安石道:“是中峡了。”
东坡日:“正是。”
王安石笑道:“又来欺老夫了!此乃下峡之水,如何假名中峡?”
东坡大惊,只得据实以告。原来东坡因鉴赏秀丽的三峡风光,船至下峡时,才记起所托之事。当时水流湍急,回溯为难,只得汲一瓮下峡之水充之。
东坡说“三峡相连,水一般样,老太师何以辨之?”
王安石道:“读书人不可轻举妄动,须是细心察理。这瞿塘水性,出于《水经补注)。上峡水性太急,下峡太缓,惟中峡缓急相半。太医官知老夫中脘变症,故用中峡水引径。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蛱浓淡之间。今茶色半晌方见,故知是下峡。”东坡离席谢罪。
03、陆羽闭门写《茶经》
唐人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叶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奉为“茶圣”。
他写《茶经》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天宝五年(746),竟陵太守李齐物在一次州人聚饮中,看到陆羽出众,聪明好学,十分欣赏他的才华和抱负,当即赠以诗书,并修书推荐他到隐居于火门山的邹夫子那里学习。
天宝十三年陆羽为考察茶事,出游巴山峡川。一路上,他逢山驻马采茶,遇泉下鞍品水,目不暇接,品不暇访,笔不暇录,锦囊满获。
760年,陆羽从南京栖霞山麓来到浙江湖州苕溪隐居山间,闭门著述《茶经)。“其间常身披纱巾短褐,脚蓍藤鞋,独行野中,深人农家,采茶觅泉,评茶品水或诵经吟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迟疑徘徊,每每至日黑尽兴,大哭而归,当时不知其性格者误称他“楚狂接与”。
陆羽一生鄙夷权贵,酷爱自然,坚持正义。唐太宗时,他曾被封为“太子文学”等多种官职,但均未到职。陆羽所著《茶经》被视为古代茶人勤奋读书,刻苦学心、潜心求索、百折不挠精抻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