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瓦出檐长——川北传统民居建筑特点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2-05-27 10:33:09  来源:巴中一二三
核心提示:中国地域广大,其建筑特征在历史形成过程中,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风格,即使总体相似,但还有部分不一样。正如梁思成先生说:“建筑之始,本无所谓一定形式,更无谓一定派别,其先盖完全由于当时彼地的人情风俗、气候物产。”

  中国地域广大,其建筑特征在历史形成过程中,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风格,即使总体相似,但还有部分不一样。正如梁思成先生说:“建筑之始,本无所谓一定形式,更无谓一定派别,其先盖完全由于当时彼地的人情风俗、气候物产。”


  就以川东北巴中及毗邻周边来看,都有些许不一样的地方,堂屋是敞厅(苍溪),堂屋两边正房不正面开门(恩阳茶坝等),在平昌与万源交界的笔山、镇龙,柱头与排搧的柱骨都是四四方方的条石等。


  “青瓦出檐长,穿斗格子墙,悬崖伸吊脚,外挑跑马廊。”有人就此总结,成为川北民居建筑特征的真实写照。



  川北地区位于大巴山南麓,大多数地方是山区,平坝很少,总体上构建的是依山傍水村落格局。


  川北民居多为土木房结构,即用木头做成框架,青石或土坯砌墙,上盖茅草或青瓦。在房屋布局上,有走马转角屋、一字型、曲尺拐、吊脚楼、四合院等。


  在建筑单体上,讲究因地制宜,以中轴线布局,通常采用穿斗式木结构,墙体多用篾笆夹杂着泥土筑就,屋顶采用青瓦坡式屋顶处理,以解决四川多雨季节的屋面排水问题。


  住宅外墙多采用白色为基础色调,利于反光,弥补蜀地采光不足的缺陷;


  门窗以浅褐色或是枣红色为着色基调,与白墙相配,显得清新而淡雅。


  雕梁画栋,飞檐斗角是川北民居不可或缺的元素,表达了巴蜀之地的婉约美和内敛气质。



  用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设计,建材以木、石灰、青砖、青瓦为主。墙有砖墙、土墙、石块(石板)墙、木墙(木板或原木)、编夹壁墙等;屋顶用小青瓦、草、谷草、山草、石板瓦、树皮瓦等;还有门杠的。这些就地取用的材料,既经济节约,又与环境十分协调,相映成趣,乡土气息格外浓郁。


  屋顶多为人字坡,上铺小青瓦。小青瓦屋顶的特点是透气性好,空气从众多细密的缝隙中进入室内却又感觉不到风,较好的解决了室内的潮湿问题屋顶出檐深远,既可以遮挡阳光辐射,又可以防止雨水冲刷墙面或渗入屋内。


  房屋大小由柱口决定,一般有五柱口、七柱口、九柱口,柱口越多,开间越大。间数的多少在于增加排搧,与柱口无关。一般修单不修双,正房一般三五七间均可。厦房不讲究,加个挑梁,做个分水则又自成风格。川北民居任选凭历史上人口大迁徙和王朝兴衰更替,任凭中原文化和其他地区建筑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交融,始终保留着自身的建筑风格基础上兼容并蓄,繁荣兴旺。


  巴蜀之地是我国古代干栏式楼房的发源地之一,成都十二桥三千多年前殷商时期干栏式木结构建筑遗址,已用木桩基础、木地梁、竹木墙体和木绑扎与榫卯相结合的房顶。秦汉时期,巴蜀建筑水平更为壮观,已“与咸阳同制”。咸阳为秦国都城,能与首都“同制”的地方估计也不多。后经唐宋、元明清朝代,虽然时间久远,但川北民居建筑风格还是十分稳定的成熟。


  最具精华之处是民居的院落,基本组合单位是“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而形成了内院式住宅,立面和平面布局灵活多变,对称要求并不十分严格。院内或屋后常有通风天井,形成良好的“穿堂风”。其次,这种风格表现在建筑造型上是轻盈精巧。它在给人以领域感的同时又密切着邻里关系,它体现在住宅布局中的开敞自由。民居建筑特征是以庭院式为主要形式,川北四合院与北方的四合院相比有下一些特征。



  多因山势走向而建,或坐西朝东,或坐南朝北,其朝向没有固定模式。


  因雨水多,四合院则天井纵深较浅,宅出檐及悬山挑出很大,有利于防止泥墙、木板墙、土木墙遭到雨水的冲刷。


  四合院建造上就地取材,以石料、木料为主,以木制梁、楔、柱、椽,以木作楼板,以竹隔墙,以砖、土或石砌墙,以瓦盖顶,墙体多为石灰刷白,反映出川北民居崇尚明亮、简朴、纯洁的风格。


  在大山深处,其吊脚楼又是另一种民居特色。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其原因是地形限制,不如平坝宽敞容易布局。最大限度利用地势,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除能节约土地外,而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


  窗雕很有特色,窗棂全部是方形窗的结构,现在保存下来的窗雕多半是分格类,还有如意格以及鸟兽花卉、什锦嵌花,各具神采。窗雕中有很多蝙蝠造型,寄托人们对生活幸福与生意兴隆的多重追求,它还有另外一种寓意,即对盐的珍爱,这是由于蝙蝠吃盐,也被称作“盐老鼠”。雕刻的内容丰富多彩,各种宗教故事、生肖故事、传说、动物、花鸟等。


 

本文标题: 青瓦出檐长——川北传统民居建筑特点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1626.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