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空调、西瓜、电视成为不少人的夏日必备三件套。现代生活的便利赋予人们在酷暑中的阴凉,但是在空调等尚未发明的古代,古人又是如何度过高温天气呢?
凉风轻摇
古时,扇子称为“摇风”,多用竹篾编成。文人墨客常在扇上作诗绘画,增添雅致,又被称为“凉友”。到汉代“人工风扇”开始在富贵人家流行。富人家有时会买绢帛制成的扇子,摇起来比较省力气,也比较有“档次”。文人墨客喜欢在扇面上写诗作画,既可消暑,又添情趣。《西京杂记》载:“长安巧匠丁缓作七轮扇,大皆径丈,相连续,人运之,满堂寒颤。”可见其纳凉效果非常好。
闲时偷凉
唐代时,出现了凉屋。凉屋-般傍水而建,采用水循环的方式推动扇轮摇转(犹如民间的水车),将水中凉气缓缓送入屋中,或者利用机械将水送至屋顶,然后沿檐而下,制成“人工水帘”,使凉气进入屋子。
到了明代,谅屋更加完善高明,有文为证:“霍都别墅,一堂之中开七井,皆以镂刻之,盘覆之,夏日坐其上,七井生凉,不知暑气。”比起密不透风的现代“空调房”来说,降温效果更好、空气更清新、也更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
内饮食疗
在古代,同样也少不了冷饮,诗人杨万里就大赞过:“似赋还咸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消。”宋朝就已出售冷饮,诗云:“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宋代冷饮已经有冰糖冰雪冰元子、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酸梅汤等。元代之后,冷饮品种越来越多,像《红楼梦》中出现的玫瑰露、木樨露、玫瑰卤子汤等。除了冷饮,消暑食物还有瓜果凉茶。“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讲的是冰镇瓜果的凉爽。“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不须河朔饮,煮茗自忘归。”品茗也能祛热。
心静自然凉
白居易诗日:“何以消烦暑,端坐-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同。”这般超脱心境实在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