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最早的移民大多由闽南迁移而来,早期民居体现出深厚的闽南风格。随后,大量海南人前往南洋谋生,带回了其南洋文化,海南民居又随之融入了东南亚风格,不仅影响了传统民居形式,带来了新的民居形式——骑楼。多元建筑元素交融是海南民居最大的特点。
1、疍家渔排民居
“渔排”是海南疍家民居的典型样式之一,是疍家人在延续传统水居船屋、临水吊脚屋(也叫“疍家棚”)功能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生产和生活需要建造的,也是现代疍家人为了适应水上养殖而修建的集养殖、捕鱼和居住为一体的民居样式。
主要分布:陵水新村、三亚红沙等地。
代表建筑:陵水新村港内郭石桂渔排和黎孙喜渔排。
2、崖州合院民居
崖州合院民居是琼南沿海地区典型的传统民居形式,其建筑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受闽南民居和广府民居的影响,结合了琼南地区的常年干热、雨季有暴风雨的气候特点,形成独具琼南特殊的接檐式民居。
主要分布:乐东至三亚等市县沿海汉族村落。
代表建筑:乐东黄流镇陈运彬祖宅和九所镇孟儒定旧宅。
3、火山石民居
火山石传统民居多始建于明清时代,历史背景浓厚,不过现存的火山石民居大豆经过翻新。火山石传统民居院落沿用竹筒屋布局特征,即短面宽,长进深,两户间形成长巷,多排并列形成村。建筑风格受海南琼北传统民居、多风雨的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从而形成以火山石为主体建材的热带风情建筑。
主要分布:海口西南羊山地区、定安、澄迈北部以及儋州市木棠镇、峨蔓镇。
代表建筑:海口旧州镇包道村侯家大院和遵潭镇湧潭村蔡泽东宅。
4、多进合院民居
多进合院并没有脱离大陆传统民居的基本格局,仍然延续了大陆传统民居中常见的合院式空间布局。多进合院式传统琼北民居的基型是由正屋、横屋、路门院墙等几个基本要素组成的。
主要分布:琼北地区均有分布,存量较多。其中以文昌、琼海、海口地区的自然村最为集中。
代表建筑:文昌富宅村韩家宅。
5、南洋风格民居
这种风格民居的基本型都是建立在传统琼北民居基本型的基础之上,只是外观装饰、某些空间布置、构件、规模等方面产生了一些变化,形成具有琼北特色的南洋风格传统民居新形式。
主要分布:琼北地区部分村庄,存量较少。
代表建筑:文昌文成镇松树村松树大屋和会文镇欧村林家宅。
6、骑楼民居
南洋风格骑楼是一种商住建筑。所谓骑楼,描述的是其沿街部分二层以上出挑至街道处,用立柱支撑,形成内部的人行道。立面形态上建筑骑跨人行道因而取名骑楼。
主要分布:琼北地区,存量较多。
代表建筑:海口骑楼和文昌铺前镇胜利街骑楼。
7、客家围屋民居
命运多舛但却拥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客家人来到海南岛并居住于此,形成了当地的客家文化,而儋州客家围屋则是这些文化在物质空间上的生动体现。
主要分布:儋州东南部地区,以和庆镇、南丰镇范围为主。
代表建筑:儋州南丰钟鹰扬围屋和南丰海雅林氏民居围屋。
8、军屯民居
军屯民居是儋州市西北部地区独有的民居形式,其院落布局呈现出典型的中原四合院布局形式,经过时代演变,民居的建造也开始与儋州西北部地区的环境相结合。
主要分布:儋州西北部地区。
代表建筑:儋州王五陈玉金宅和王五谢帮约宅。
9、黎族船型屋民居
船形屋,是富有黎族特色的传统住宅,也是黎族最古老的居屋。船形屋又可称船形茅屋,因状似倒扣船只而得名。黎族人称其为“布隆亭竿”或者“布隆篝峦”,意为“竹架棚房子”。
主要分布:黎族居住地区
代表建筑:东方市白查村船形屋和俄查村船形屋。
10、黎族金宇星民居
随着黎族人民与汉族人民接触的增多,逐渐吸收了汉人的房屋建造技术,村寨中古老的“干栏”式住宅建筑越来越少,而代之以结构、材料都与过去有较大不同的仿汉式金字顶房屋。
主要分布:黎族地区均有分布,白沙润方言区和保亭及陵水赛方言区较为集中。
代表建筑:昌江王下乡洪水村金字屋和初保村金字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