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要顺应现代发展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2-06-07 11:29:33  来源:中华民居  作者:方明
核心提示:中国传统民居是世界上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遗产,是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原真、最完整,仍然鲜活的传统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建筑文化最集中的反映。

  中国传统民居是世界上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遗产,是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原真、最完整,仍然鲜活的传统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建筑文化最集中的反映。传统民居作为中国人的集体乡愁符号、现代精神原乡、家文化承载地,有很多优秀元素值得吸取,但在传承过程中必须有所扬弃,并根据生产和生活需要,融合新时代建筑的使用功能,增强吸收现代文明、城市文明的意识。



  传统民居要适应时代之变


  中国传统民居是土木书写的史书,与时代生息相关。时代塑造了民居,民居也在记录着时代的变化——自人类营建房屋开始,民居一直在遵循这条规律发展。至今,坊间仍言: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居住行为和居住容器可以最直接地反映社会文化,而目前社会文化正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社会结构在快速变化中,城市群朝聚集化方向发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在此大背景下,传统民居发展处于动荡期,呈现出很多不确定性,我们需要有正觉正念,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


  传统民居蕴含的丰富精神价值值得传承。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冲击很直观地体现在传统民居的发展进程中。在这期间,中国传统建筑技术体系逐渐支离破碎已成为令社会公众痛心、又无力改变的现状。这一问题需要我们理性地看待。面对终将消失的传统民居,我们具体传承什么?到底由谁来传?我认为,首先,是传承其定性、定量、可以提取和复制的技术成果。譬如,陕西窑洞、豫南地坑院、新疆高台屋、闽东土楼都是夯土建筑,在建造过程中使用了从远古时代延续至今的夯土技术,可以为当今民居建造所用。


  其次,传统民居承载的是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其精神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远大于经济价值。它们建立的精神高度、承载的智慧思想、与万物相处的态度永远都不会过时,尤其是其中蕴含的百折不挠的坚持精神、一物一世的惜物精神、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值得代代传承。我们应该加强对这些遗产的保护,更加重视技术的传承和精神文化的挖掘工作。在这方面,日本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日本部分古寺每年都要拆除重建一次,目的就是让工匠在不断练习中掌握传统建造技术。



  传统民居要融合西方建筑的功能性。当下,“千村一面”的现象正继“千城一面”之后随着中国乡村振兴的推进逐渐蔓延开来。面对乡村民居风貌趋于雷同的问题,社会多方提倡向传统民居取经,重拾古老技艺,以推动注入传统民居基因的农房建设体现不同地区的风貌特色。然而,现在建筑师接受的是西方建筑学体系的教育,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建造手法并不精通。他们用西方的规划、设计、建筑理念在中国土地上建屋起楼,做出了很多不土不洋、不中不西的项目——这是传统民居发展阵痛期不可避免的问题,只能寄希望于时间来解决。


  通过越来越多的案例和经验积累纠偏,行业人士不断完善技法,最终或可消除中西建筑技法之间的排异反应。这也提示我们,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民居的过程中,要有勇气承认西方建筑技术的先进性,进行学习和吸收。中国传统民居侧重于意境追求,西方建筑关注功能性。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的功能性。


  因此,要注重完善中国传统民居的功能性,凸显其适合中国人生活习惯的功能,而不是简单地把西方建筑的居住功能照搬过来,因为中国每个地方的生活习惯都不同:北方习惯把朝北的房间作凉房;南方空气湿度大,建筑需要四面通风;华北平原的房屋中规中矩,四合院多一些;西南地区的院落根据地形自由布局。



  应避免传统民居符号滥用。传统民居在城乡发展格局中分别面临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各方鼓励传承传统民居建造技术是好事,但要讲究方法,不可搞“运动式”传承。如今,大江南北各地的公共设施都喜欢用马头墙作为装饰元素,凸显乡愁感。无论是新疆,还是山西;无论是居民区,还是景区,都能见到马头墙。


  众所周知,马头墙是徽派民居的典型元素,具有防火功能和保护隐私的功能,现在被安放在各地建筑中作为装饰符号,不但被消解了实用功能,也与民居体现地域性特征的原则是相违背的。这种“多地一面”的雷同趋势对传统民居承续的破坏性很大,对中国各种民居的的侵蚀和破坏程度甚至比欧式建筑更甚。中国传统民居有上千种类型,我们要尽可能将其传承下去,不能任其慢慢消失,这是我们的责任。


  传统民居注重意境和精神追求。中国传统民居注重神魂,不像欧式建筑关注外形。中国传统民居具有轻盈通透的意境,讲究与自然环境和谐、文化传承、空间灵动,在未来的新民居建设中应把这些精神传承下来。日本的建筑,无论是传统风格的,还是现代风格的,都能看到传统建筑精神的影子—轻盈通透。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学习日本,不要只把西方建筑的敦厚和沉重模仿过来,要多用轻质材料,体现文化和意境追求,而不是简单地拷贝传统民居的经典符号。


  中国有20万套左右传统民居有经济价值。传统民居利用率不高,不能很好地与社会发展相结合,除了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之外,历史文物和古民居在不改变主体结构和基本风貌的前提下,经过适当改造后是可以进行利用的。比如,星巴克咖啡店入驻天津百年历史建筑就是很好的应用案例。我国目前有100多万套传统民居,其中20多万套具有经济价值,可以与社会生活密切结合。可惜,能够实现活态保护的案例非常有限。大部分历史建筑被作为历史样本保护起来;或者改造、商业化使用过度,其传统文化感被消弭于无形;很多传统民居产权复杂,居住者众多,没有得到专门保护和统一修缮,破败不堪,当地政府应对其进行统一整理、利用,使其发挥巨大的价值。目前,国际遗产保护界对历史文化遗产提倡延续、利用、发展的理念,我们也应该紧跟趋势,让老民居“活起来”“火起来”。


 
标签: 中国传统民居

本文标题: 传统民居要顺应现代发展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164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