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建造有哪些讲究?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2-06-17 09:27:14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随着近几年各地区地标性建筑逐个拔地而起,一些古建筑的复建工作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在钢筋水泥的丛林已经被覆盖了的今天,很多人已经不知道古时的老房子怎么盖。

  随着近几年各地区地标性建筑逐个拔地而起,一些古建筑的复建工作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在钢筋水泥的丛林已经被覆盖了的今天,很多人已经不知道古时的老房子怎么盖。


  “大兴土木”造就中国特色


  四梁八柱、榫卯结构、一麻五灰、雕梁画栋……事实上,中国建筑自古以土木为材,自成体系,几千年来一脉相承,表现出顽强的“恋土”、“恋木”情结,形成了迥异于西方石构建筑的显著特色。从史前建筑的穴居、巢居,一直到清代的大小木作,土木营构始终是中国建筑的主旋律。这一点,从自古流传的成语“大兴土木”中就可见一斑。而在几千年的营造实践中,中国人更是把土木在建筑中的运用达到了极致。


  例如在北京中轴线申遗过程中,不但要解决地安门复建问题,中轴沿线高大宏伟的皇家宫殿、青砖灰瓦的四合院也将进行集体整修。而一切复建、修缮工作都将使用老料老工,一如数百年前那些能工巧匠使用的工艺一般。


  那么,中国古代建筑到底是怎么修建起来的?它使用的方法和现代建筑工艺有什么不同?


  最大的区别在于用料和承重方式。中国传统古建筑以木、土为主料,承重依靠木梁,而现代建筑以水泥砂浆为主,钢筋混凝土成为承重主力。而了解一些中国古代建筑的一般方式,看看我们的老祖先们是怎样盖房子的,倒是一件颇有趣味的事儿。



  四梁八柱,房子墙倒屋不塌


  与现代建筑相比,传统古代建筑中“高个儿”罕见,即使是身材最魁梧的故宫太和殿,连上基座,也不过30余米,仅相当于10层楼左右的高度。


  这主要是因为古代建筑的承重为木材,木材本身高度有限,如果要盖很高的宫殿,需要将木头一节节地墩接在一起,相对抗震性要差,所以建筑高度受到一定限制。但木梁挑大梁,却造就了“墙倒屋不塌”的奇特现象。


  在古代建造房屋前要“打槽”,类似现代建筑打地基的意思,槽底要按照三比七的比例铺垫灰和土。之后在垫层上面砌水平的基础墙,梁柱的基础也在这一步完成。建筑者要按照房屋的大小和造型,在基础墙上预留出位置,安装柱顶石,作为今后柱子的“地基”。



  之后,就该上梁上柱了。老百姓有句俗语“四梁八柱”,道破了柱和梁的数量关系。因为古代多数建筑都是采用三开间的格局,开间较大,中间两道梁,加上前梁、后梁合计是四根梁,取意代表四面,每根梁的两端各有一根柱子,起到支撑的作用,共计八根,代表八方。整个建筑都靠这四根梁和八根柱子支撑着。


  搭起了屋架子后,工人才开始摆放屋顶檩条,在柱子间砌墙。不同于现代的承重墙,古建筑中的墙主要起到遮风挡雨,保温隔热等功能作用。只要梁柱不倒,即使墙面坍塌,屋子主体结构也不会垮。


  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而这种框架式木结构形成了过去宫殿、寺庙及其它高级建筑才有的一种独特构件,即屋檐下“重峦叠嶂”的斗拱。这种构件既有支承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作用。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结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


  铺砖上瓦,榫卯结构不用钉


  屋子形状初见端倪,工人着手盖屋顶装门窗。然而整个过程,包括上个阶段装梁柱,铁钉这种现代建筑中常见的物品难觅踪影。


  中国古建筑在主要木质结构上都采用榫卯结构,不用钉子,技术高超,结构也很复杂。比如古代盖房子一般是“梁穿柱”,所以大梁尽量选干燥木料,而柱子则尽量选含一定水分的,这样建成以后,大梁的收缩不会太大,柱子的收缩则相对大,更有力地套牢大梁,有利于建筑的稳固。



  铺砖上瓦也几乎与钉子无关。比如屋顶的建造过程首先是要在檩条上摆放椽子和望板,之后通过打护板灰,找平粗糙不平的望板,然后通过做薄厚不均的泥背,将屋顶优美的曲线找出来,再涂上由青灰和白灰等混合制成的“防水层”。最后一道工序,才是按顺序码放瓦片。


  至此,古建筑主体结构和屋面建筑基本完工。这时候的房屋就相当于现代意义的毛坯房。


  与西方砖石结构建筑的"以刚克刚"不同,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采用的可谓是"以柔克刚"的思维,通过种种巧妙的措施,其目标是以最小的代价,将强大的自然破坏力消弥至最小程度。不得不佩服中国的老祖宗超凡的智慧,希望这些建筑知识以及中国传统的建筑思维能够在以后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建造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


 
标签: 古建筑

本文标题: 中国古建筑建造有哪些讲究?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167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