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宅村地处偏僻,高速下来还有长长的小路要走。路边景色秀丽,道旁并有流淌的小溪一直伴随。虽然山回路转,道阻且长,一路行来并不烦闷。
“斯”是一个百家姓里面没有的冷僻小姓。诸暨斯氏迁居至此的年代据说可以上溯到唐朝。千百年斯氏后人繁衍生息,孝义溪两岸聚族而居,形成了国内最大的斯姓聚居地。
随之而成的便是大量的古民居建筑。保存完好的从清代到民国时期的古民居有十几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座便是作为第五批国保的斯氏古民居建筑群里的三个子项:斯盛居、发祥居、华国公别墅。其余各处也多为浙江省保。
先到最远处的斯盛居。这是一座标标准准的大豪宅。据统计里面共有1322根柱子,所以人们称之为“千柱屋”。
斯盛居建于清嘉庆初,由斯氏三十二世孙斯元儒建造。在其正厅门楼的门楣上雕刻着“於斯为盛”四个九叠篆书字。斯盛居即由此得名。“唐虞之际,於斯为盛”。论语里的这句话,正好融合了家族姓氏,用于此实在是工巧至极。
斯盛居具有区别于其他包括江南在内的其它民居的显著特点。占地面积向两侧扩大,而不是向纵深发展。其建筑在横向分布上是由五个相对独立的院落并排组成的庭院式组群布局,各院落之间以檐廊相通。整个建筑群落外面以高墙围护,各个组群之间相对独立而又相互沟通。
横向看,是五条纵轴线。纵向看,则是三进院落。从前向后依次为门楼、正厅和穿厅座楼,三间之间由天井相隔。
在正厅后檐仪门额上有百马图砖雕,刻于清嘉庆年间。以21块青砖浮雕拼就,总长七米余。画面上共雕有骏马53匹,并有浮雕人物、山水、飞禽、走兽为衬。
斯盛居的砖雕,除了百马图外,主要集中于门楼。斯盛居因为是五座院落并排,所以外面门楼也有五座。这些门口砖雕繁复精细,水准不低。
斯盛居的木雕最精彩的是门厅四根前檐柱上的牛腿。江南民居的柱、梁交接处多用牛腿作为支撑。因其所处的醒目的突出位置,牛腿部件往往是整座建筑中木雕最为着力之处。斯盛居也不例外,其雕刻题材为花鸟,内容分别为鸳鸯荷花、仙鹤松柏、凤凰梧桐和乌鸦反哺。
这里是售票景点。去的时候正值年根,少有外来游客,售票人员也就早早下班回家。斯式古民居现在还在住人,所以并不妨碍参观游览。
看见不少游子大箱小包的回家过年,母亲在门口焦急地等着归来的孩子,接到孩子的便是一片欢声笑语,大呼小叫。这份热闹与人间温情给已显斑驳的老屋增添了勃勃生机。
往回走不远处是发祥居。发祥居得名于门厅的“长发其祥”门额。建于清嘉庆七年,由斯元儒胞兄斯元仁建造。原有旧宅变得拥挤,斯元仁于是择地另建新居。相对于祖居老屋而言,这里称为新屋。
发祥居和斯盛居相似,有着同样的结构和布局,只是略小。
一边往回走,一边跟村民沿路打听华国公别墅。路上顺带看了其它几处未列入国保的斯氏古民居建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天色已晚,华国公别墅没有开门。
华国公别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华国公指的是斯继荣,字华国。是其儿孙为完成其夙愿而建筑,兼具家庙和家塾功能。
清末光绪三十年,华国公别墅改为象山民塾,是诸暨第一所新式学校。象山民塾除了传统国文外,并开设有算术、历史、地理、自然等现代课程。第二年,更进一步,象山民塾迁建新址,改为了更为新式的斯民小学。这所斯民小学延续至今,是一所名副其实的百年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