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的数位皇帝中,和美食产生最大交集的应该就是清高宗乾隆了。乾隆帝有“游龙”之美称,他曾经六次下江南巡游,每次出行都能发掘风味独特的地方美食,使得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吃名扬天下。
车轮饼
据说乾隆帝下江南曾五次途径宿迁,且每餐必有车轮饼,曾题诗夸其曰:“洋河有饼若车轮,香脆酥甜妙化神。莫道京华糕点好,品来不及此奇珍。”
车轮饼的诞生,相传源自于乾隆与他的恩师徐用锡之间的一段动人故事。徐用锡在京城任编修的时候,因为学识渊博,品格高洁,深得康熙皇帝敬重,遂宣侍读,入南书房教授皇家弟子,为乾隆老师。彼时的乾隆幼小又聪明淘气,徐用锡亦对其喜爱有加,师生二人常常形影不离。
据说,徐用锡喜甜食,经常请御膳房师傅为其做些小糖饼。一次乾隆见到老师手中的小糖饼就问名称,老师随口道:“乡饼”,意思是家乡的小饼。
聪慧顽皮的乾隆接过乡饼,只见圆圆的乡饼两面金黄,十分好奇就仔细端详,他随即发现,由于里面包的是冰糖,吃的时候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如同车轮碾过发出的声音一样,就脱口而出:“先生,这更像车轮饼。”徐用锡听后大喜,夸奖乾隆聪慧。
后来,徐用锡因故被贬,一直过着隐居的闲适生活,更有时间研究改进车轮饼的制作。渐渐的,车轮饼这一手艺就在本地流传开来,以致代代相传,更是成了宿迁的著名美食。
梅花糕
梅花糕起源于明朝,发展到清朝时就成为江南地区著名的特色小吃。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行经苏州时,在热闹非凡的街市偶然瞥见这糕点,其外观呈金黄色,形状如梅花,色泽诱人,入口甜而不腻,软脆适中,胜过宫廷御点,便拍手称快。因其形如梅花,乾隆赐名“梅花糕”,并流传至今。
梅花糕不但好吃,做法也很简单。先将面粉倒入桶内,加上适量温水,搅拌均匀,注入烧烫的梅花模具中,然后放入豆沙、果酱、果仁、糖猪板油丁、鲜肉等配制的各种馅心,再注上面浆,撒上白糖、瓜子仁、红绿瓜丝等十几种原料,用灼热的铁板盖在糕模上烘烤而成。这样制成的梅花糕馅料饱满,口感酥松,释放出原始而又淳朴的美味。
冻米糖
丰城冻米糖始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冻米糖原本是民间用炒米生产的,丰城家家户户用糯米饭做成冻米“干饭”,再用清茶油煎泡“干饭”,炒成爆花米,用饴糖拌粘,冷却后用薄刀切成块块条状,用于待客解茶、馈赠亲友。
公元1756年,乾隆下江南,途经丰城县邑,县官献上冻米糖,乾隆品尝后觉得酥脆中带着清香,十分欢喜,不禁连声称赞:“妙品!妙品!”,还赐名为“江南小切”。
从此,香甜酥脆的丰城冻米糖便成了皇室贡品,行销海内。
乾隆帝在多次下江南的过程中,不但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真假难猜的传奇故事,也为许多小吃和美食打下了“官方认证”的烙印,令这些食物一跃成为美食圈的新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