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言:“宅以门户为冠带。”大门历来在建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沟通内与外的必经之地,是整个建筑主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宅门文化博大精深,属于徽派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与发展代表了历史发展行迹与社会价值取向。
对于宅门形制的划分因分类的标准不同而各异,从徽州宅门与建筑主体构造组成形式的不同而进行归类,大体分为三类:门楼式大门,屋宇式大门以及贴墙式大门。
门楼式大门
《营造法原》中称:凡门头上施数重砖砌之枋,或加牌科等装饰,上复以屋面,而其高度超出两旁之塞口墙者为门楼。这类门制在徽州,通常出现在祠堂大门与豪宅大门。一般三至五间,五檩架。大门装修安置在中柱分位,前面留出一间或三间的宽大空廊,开间广阔,雕饰繁多,前后檐可以有落地柱。常冠以民间可用的最高等级屋顶,五凤楼或者歇山顶等,此种大门形式较为豪华,所用建筑等级较高。
屋宇式大门
屋宇式门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它基本上套用了传统屋宇建筑的形式,并且将其功能改为出入口辅助功能,例如:守卫、传达、等候、躲风避雨等。在平面上看,屋宇式大门一般都有进深,“有的很深,如二架、三架、四架、五架、七架、乃至九架、十一架等等”;根据步架数据的大小,使得进深略有增减。从其立面外观上看,屋宇式门一般又可以归为柱廊式与空廊式两种。大门向里退让,设置在正中间。屋宇式门常与建筑的主体屋面相结合,也可单独建成门屋,与院墙相连。小户人家也可以建成半间的屋宇式门,成为窄大门。这种类型在可道园中比较少见。
贴墙式大门
贴墙式大门是徽州传统民居建筑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宅门形式。徽州民居为了防止火灾蔓延,多在住宅周围建造高耸封火墙,因此许多大门形象多为贴墙式,即在结构墙上开设洞口,围绕门口贴建一些装饰性的构造,以显示宅院入口的重要性。
这种贴墙式大门装饰部位大都低于墙顶,有一定的遮风避雨功能。贴墙式门的装饰主题主要取材于牌坊,垂花雨罩等等,具体可分为三种大门形式:门罩式、八字门式与牌楼式。
门罩式
门罩其实指的就是较为简单的门楼,只不过在结构和造型上显得较为简洁一些。门罩通常只是在门头上用青砖贴着外墙垒砌出不同的形状,在顶部砌出仿木结构的屋檐,并镶刻砖雕作为装饰。根据上部门头的装饰样式可大体分为牌匾门式,垂花门式等。
牌匾门式是最常见的宅居大门样式,也是徽州民居大量采用的样式。即在披檐的挑檐线下,由上枋,下枋,挂落及两边各一花版,中间镶以字匾组成,这种样式古朴大方;垂花门式是以垂莲柱的门楼为主要标志,五路排挑檐线上部鳌鱼翘脊,挑檐线下配有额枋,挂耳,花版和两边一对倒挂垂花柱及花篮组成,似为北方垂花门变体,显得更为华丽富贵。
八字式
在徽州,许多商人有钱之后逐渐走上仕途。八字形门楼是当地官宦人家的典型象征,其造型气派、端庄精美,且有汇金聚财之意。在大门两侧各立一斜墙,形成平面上的“八”字状;也有大门门洞口入口后退,两侧和外墙形成“八”字。此类大门不仅在入口空间上更具围合感与导向性,还扩大了徽州民居建筑宅门文化意义的边界。
牌楼式
牌楼原先是一种标志性的建筑,标志着一群建筑群的开始,身处大门位置,但不一定起到大门遮风避雨之用,其象征性高于实用性。在徽州地区一些公共建筑的大门(如:祠堂,书院等)也逐渐将这种牌楼样式运用过来,以显身份与地位的尊贵。一般牌楼式有多种类型,根据开间以及批檐的数目,常分为:单间双柱三楼,三间四柱三楼和三间四柱五楼,偶见五间六柱七楼。
从以上可以看出,徽州宅门类型丰富,是无法用一种绝对的界限将其特征明显划分。尽管如此,其组建的徽州古村落整体风貌并不杂乱,因为在这些大门的背后,既有统一和谐的共性与特征,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色,具有鲜明的可识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