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超专栏《​琼花与聚八仙》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2-08-08 08:59:33  来源:乐艺会  作者:石超
核心提示:琼花,又称蝴蝶花,牛耳抱珠。忍冬科落叶的半常绿灌木。4-5月间开花,洁白的琼花宛如玉盘,玉盘周围还有八朵五瓣大花,簇拥着中间无数朵黄蕊小花,像是八位仙人围坐品茗。

  琼花,又称蝴蝶花,牛耳抱珠。忍冬科落叶的半常绿灌木。4-5月间开花,洁白的琼花宛如玉盘,玉盘周围还有八朵五瓣大花,簇拥着中间无数朵黄蕊小花,像是八位仙人围坐品茗。清风徐来,五瓣花微动,轻盈如玉蝶翩翩起舞,其香沁人肺腑,爽人心目。宋人王令有《琼花》诗:“无双亭下枝,密密复稀稀。蚌碎珠骈出,须牵蝶合围。会须珍作宝,常恐散成飞。况是东风後,游人莫易归”。宋赵以夫《扬州慢·琼花》词云:“十里春风,二分明月,蕊仙飞下琼楼。看冰花翦翦,拥碎玉成毬。”


  “琼”,本是一种美玉。《辞海》里有“琼华”辞条,指仙境中琼树的花。相传汉代有一位名叫蕃的道姑来扬州,将一块白玉埋在地里,顷刻间长出一棵仙树,树上的花洁白如玉。道姑走后,人们在此建造一座道观,取名蕃釐观,又因种玉得花,古将此花称为琼花,蕃釐观通常也被叫作琼花观。



  一、琼花的历史


  琼花之所以出名,一个重要原因是历史上有过隋炀帝驾龙舟专程赴扬州观赏琼花的传说,隋炀帝为看琼花,凿运河,造龙舟,建行宫,最后客死广陵,葬于扬州城北雷塘。宋代张璪写《琼花》诗:“此花已去不须嗟,亡国亡家总为他。父老不知前日事,逢人口口道琼花。”


  清代孔尚任也赋诗说:“琼花妖孽花,扬州缘此贵,花死隋宫灭,看花真无谓。”琼花被看成亡国之花,何其无辜也?另一个传说,是隋炀帝杨广为下扬州看琼花而开挖大运河,其妹恨其无道,化作琼花棒打昏君,杨广盛怒之下砍倒琼花树,杨广死后琼花又重新开放。宋赵炎《吊琼花》诗云:“名擅无双气色雄,忍将一死报东风。他年我若修花史,合传琼花烈女中。”因而琼花也被人们视为有情之花或有气节之花。


  据《扬州府志》记载,“扬州后土庙有琼花一株,或曰自唐所植,即李卫公所谓玉蕊花也”。唐代王翰有七律《题郝陵川琼花赋后》:“后土祠前春未归,扬州城下塞鸿稀。仙人种玉云迷洞,使客挥毫露湿衣。共道肝肠如铁石,谁知咳唾有珠玑。茂陵属国诗虽好,空向羊群看雪飞”。



  “琼花”之名,宋代诗词中常见。宋太宗至道二年(996),王禹偁调任扬州知州九个月,作过《琼花诗》二首,诗前有小序:“扬州后土庙有花一株,洁白可爱,且其树大而花繁,不知实何木也,俗谓之琼花。因赋诗以状其态。”诗云:“谁移琪树下仙乡,二月轻冰八月霜。若使寿阳公主在,自当羞见落梅妆。春冰薄薄压枝柯,分与清香是月娥。忽似暑天深涧底,老松攀雪白婆娑。”


  欧阳修任扬州知州时,曾称赞琼花是举世无双之花,在蕃釐观琼花树旁边建“无双亭”,并赋诗(《答许发运见寄》)云:“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曾向无双亭下醉,自如不负广陵春。”秦少游有《琼花》诗云:“无双亭上传觞处,最惜人归月上时。相见异乡心欲绝,可怜花与月应知。”郑觉斋的《扬州慢·琼花》说起,其词云:“……记晓剪、春冰驰送,金瓶露湿,缇骑星流。甚天中月色,被风吹梦南州。尊前相见,似羞人、踪迹萍浮。问弄雪飘枝,无双亭上,何日重游?”宋代刘敞《后土庙琼花》诗云:“繁香簇簇三株树,冷艳飘飘六月霙。移植天中来几月,欲看憔悴老江城。”


  韩琦守扬州,他对琼花也写过一首长诗:“惟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年年后土祠,独比琼瑶贵。中含散水芳,外团蝴蝶戏。荼蘼不见香,芍药惭多媚。幅疏翠盖园,散乱真珠缀。不从众格繁,自守幽姿粹。尝闻好事家,欲移金轂地。既违孤洁情,终误栽培意。”这里所说的一个故事,即北宋仁宗曾把琼花移到汴京御花园中,谁知次年即萎,只得送还扬州。北宋仁宗年间送回扬州的琼花,到南宋绍兴年间,金人南犯时被铲平。一年后,根旁生新芽。至南宋孝宗隆兴年间,从扬州移杭州御花园,不开,复回扬州蕃观。元兵攻破扬州,琼花便彻底灭绝。另一说法是“后土琼花,世传天下惟一本。金完颜亮揭之而去,自是遂绝。后人以八仙花代植故处。”清《琼花志》云:“郡志谓花植于汉唐,两荣于宋,一揭于金,再枯于元。为琼花之始末”。琼花灭绝时间虽然存在一定的争议,但都灭绝于异族南侵,或许寄托了人们“琼花不愿为异族而开”的愿望。琼花也往往寄托南宋诗人对金人南侵的感叹。陈良《琼花》:“后庭遗韵歌声好,试折琼枝荐一觞。”南宋末贾似道有《琼花》诗:“倚阑莫问荣枯事,付与东风管物华。”宋伯仁亦有《琼花》诗:“莫讶重栽聚八仙,几经边警亦堪怜。珠帘十里春狼藉,且把天香作旧年。”



  二、琼花与聚八仙


  宋赵师睪《琼花》:“香得坤灵秀气全,蕊珠团外蝶翩翩。亲曾后土祠中看,不是人间聚八仙。”宋刘学箕《琼花》:“团簇毓英玉碎圆,露稀日暖欲生烟。亲从后土分奇种,不是人间聚八仙。”宋王洋《琼花》:“爱奇造物剪琼瑰,为镇灵祠特地栽。事纪扬州千古胜,名居天下万花魁。何人斫却依然在,甚处移来不肯开。浪说八仙模样似,八仙安得有香来。”宋代王月浦《琼花》:“蕃釐观里琼花树,天地中间第一花。此种从何探原委,春风无处著繁华。千须簇蝶围清馥,九萼联珠异众葩。几见朱衣和露剪,金瓶先进帝王家。”从这四首诗词中看,宋代的琼花与聚八仙是很相似的两种花,但还是有区别。琼花香气较盛,且为九萼联珠。


  宋周密《齐东野语》:“扬州后土祠琼花,天下无二本,绝类聚八仙,色微黄而有香。仁宗庆历中,尝分植禁苑,明年辄枯,遂复载还祠中,敷荣如故。淳熙中,寿皇亦尝移植南内,逾年,憔悴无花,仍送还之。其后,宦者陈源命园丁取孙枝移接聚八仙根上遂活,然其香色则大减矣.......”赵以夫《扬州慢·琼花》序:“琼花唯扬州后土殿前一本,此聚八仙大率相类,而不同者有三:琼花大而瓣厚,其色淡黄,聚八仙花小而瓣薄,其色微青,不同者一也。琼花叶柔而莹泽,聚八仙叶粗而有芒,不同者二也。琼花蕊与花平,不结子而香,聚八仙蕊低于花,结子而不香,不同者三也”。以上记载详细列出了聚八仙与琼花的三个不同点,甚至记载了用琼花嫁接到聚八仙的根上。


  明人根据这些记载考证“琼花形色,微类八仙。琼花异香芬郁,八仙无香也。”


  清代大儒俞樾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写下了《杭州琼花歌》:


  “琼花谓即聚八仙,斯言未定然不然。譬如满山红踯躅,谓即鹤林之杜鹃。将以此说为是欤,西施乃只直一钱。将以此说为非欤,邢尹原不分媸妍。或谓聚八仙有子,琼花无子异在此。恐亦如麻有雄雌,雌者为苴雄者枲。苴则有子枲则无,是亦阴阳之定理。又况物类不可知,区者萌者多参差。八月桂花无一子,四季桂花子满枝。芭蕉之子亦罕见,闽广甘蕉子离离。寻常谷树皆有子,独于斑谷则无之。如以子有无为辨,世间凡卉皆堪疑。又谓其叶有分别,琼花之叶光而洁。聚八仙叶微有毛,此其所论殊琐屑。虎蓟猫蓟等蓟耳,一皱一光竟何说。亦犹山林之民毛,地土使然非有劣。乃今得见琼花图,绘之者傅序者卢。


  国朝周熙又重绘,两图传刻无模糊。要皆九朵非八朵,竟与聚八仙悬殊。八朵九朵既有别,难云一样如云茶。将毋琼花实仙种,自元以后见者无。陈源弄巧已堪叹,如以鹤颈来续凫。自命程婴唐道士,恐其所存非赵孤。作伪更有金丙瑞,竟以赝鼎充昆吾。琼花之论自此定,谁言莫辨雌雄乌。花下徘徊忽自笑,按图索骥亦未肖。天下之物恶能齐,齐物庄周见未到。自六十茎至百茎,不妨同受灵蓍号。自十五萼至八萼,不妨并入建兰考。


  栀子之花固六出,而八出者亦自妙。桂树之花同四出,而五出者亦不少。即如雪花本六出,剪水仙人同斗巧。至于春雪则五出,玉戏天公又改造。虽云八朵九朵殊,难定上中下中表。虚烦讨论杨铁崖,徒费咨嗟于少保。宋郑兴裔辨琼花,一异三异苦探讨。独于八九置不言,于意云何人莫晓。老夫欲为花解嘲,前人成见毋相胶。洛以流坤吐地符,河以通乾出天苞。洛出九畴河八卦,八数九数分其曹。要在乾坤之精蕴,能得其一皆足豪。古之琼花九畴数,今之琼花八卦爻。奇偶阴阳天所定,雌雄牝牡物莫逃。雌者有子雄无子,无分裸羽鳞介毛。


  一奇一偶数既判,有子无子理亦昭。乾坤苞符于此泄,岂一道士权能操。我读尔雅虽未熟,虫鱼草木粗纪录。唐蒙均号女萝类,椵榇同称木槿属。如必屑屑与分晰,安得老圃为我告。何者鹿葱何者萱,孰为苦意孰为菊。芙蓉菡萏今同名,牡丹芍药古一族。古今时异物亦异,未可故见拘碌碌。空山独坐荒榛荆,忽然满眼皆瑶琼。九老未能共谈笑,八公犹幸同年庚。中郎虎贲既近似,玉环飞燕毋相轻。扬州琼花不可见,见此敢谓非琼英。走笔为作琼花咏,佳话应遍杭州城。”


  曲园老人用如此长的篇幅作琼花咏,以通达的心态调和了有关琼花与聚八仙的争论,古人造物,有大同有小异,我们不必在他们中间分出高低贵贱来,欣赏它们的美便是了。


  三、宋代文物中所见的聚八仙形象


  聚八仙纹饰在宋代金银器、缂丝等工艺美术品上均的应用。宋人的写实,不论从绘画还是日常的器用,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杭州西湖出水南宋聚八仙盏(图1、图2、图3)、四川蓬安出土南宋聚八仙盘(图4、图5、图6)、南宋百花缂丝中的聚八仙形象(图7)。我想在宋元陶瓷、书画或者玉器肯定还会有琼花或聚八仙的图像,再结合宋代的诗词,我们可以更加立体地来了解聚八仙。也欢迎朋友们补充相关的文物资料。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由此想到,沈从文先生所著的《坛坛罐罐花花草草》,我想之所以起这个名字,主要是因为器型与纹饰在研究文物上的重要作用,这两点是各类文物之间的主要联系点,共同构成一个时代物质文化的主要特征。文物学或者文物鉴定没有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的那么多理论,主要在资料的积累与经验的总结。但往往这些经验积累的大数据,在判断一件器物的真伪时,电光火石之间,比计算机还快,这大概是人脑的应激性反应。先一眼判断个八九不离十,即所谓的“眼学”,再辅以细节和科学手段进行印证。一个时代风格与审美,有一个时代的整体特征与气息,当然是建立在见多识广的基础上,而不是信口开河。


  我们的古代物质遗存,是人们观察大自然,然后把他眼里的动植物或具象或抽象地应用到他们制造的产品上,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博物学的概念,在大自然中多观察,并应用到我们的文物研究中。这样的研究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把古人遗留的器物还原到古人生活的场景中去,并对现代人的生活有所启发,这是我们文物研究者的最终目的。现在由于学科划分越来越细,文物研究就按照材质分为青铜、书画、陶瓷、玉器、金银器、漆木器、织绣等等,加上时间上延续很长,所以要解决专与博,专与杂的关系,建立在广博基础上的专深,我觉得是一条正确的路。希望能够沿着沈从文、孙机和扬之水等前辈学者开辟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本文标题: 石超专栏《​琼花与聚八仙》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182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