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什么时候开始吃炒菜?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2-08-19 10:43:33  来源:点酷乘车  作者:DianDian
核心提示:炒菜是中餐特有的烹饪方式,也是最重要的烹饪方式。有统计表明,中餐菜肴里有80%左右都是炒菜,以至于外国人认为“炒菜是中国菜之所以丰富的原因”。

  炒菜是中餐特有的烹饪方式,也是最重要的烹饪方式。有统计表明,中餐菜肴里有80%左右都是炒菜,以至于外国人认为“炒菜是中国菜之所以丰富的原因”。然而在中餐历史上,炒菜的出现是相对比较晚的,其霸主地位的确立也仅仅是最近三四百年的事情。


  中餐最早的烹饪方式主要是煮和烤,这种较为朴素的烹饪方式一直流行到唐朝。唐朝时,称烧烤为“炙”。不要--提烧烤就想到烤全羊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古人在烧烤.上花的心思绝对是今人想不到的。比如唐朝京都有道名菜“浑羊段忽”,做法非常复杂。宰杀一只鹅,然后将糯米和各种调味品放到鹅肚子里,再将鹅放入宰杀好的羊腹中缝合,最后整体上火烤。等羊肉烤熟了,再把肚子里的鹅拿出来吃。


△汉代庖厨图像砖拓片(成都博物馆收藏)


  唐代有一份菜单--直流传到今天,即著名的“烧尾宴”。菜单中有一道“光明虾炙”,据分析就是烤大虾。除此之外还有烤鹌鹑、烤羊舌、烤鹿舌等等。可以说烧烤才是中国菜中最早的霸主。


  至于煮,就是做各种汤羹,今天广东人依然喜欢煲汤,和古人最初的饮食传统一-致。另外,古代还有一种常见的菜品,叫作“脍”,就是肉或鱼切丝。在唐朝,脍一般是生鱼切片。今天的日本人爱吃生鱼片,不知是不是受到了唐朝的影响。生鱼片加烧烤,就是成语“脍炙人口”的由来了。


  唐朝之前,中国也有炒菜,最早的记载见于南北朝的《齐民要术》。历史上炒菜的祖宗,是一道非常简单的菜品一炒鸡蛋。但是炒菜在那时候并不流行,很少在大众餐桌上出现。到了宋朝,炒菜才逐渐普及。《东京梦华录》里记载的炒菜就有炒鸡、炒兔、炒羊、炒牡蛎、炒腰子等等。到了明清,炒菜便成为中餐最主要的烹饪方式,一直延续到今天。



  为何炒菜在宋代之后才开始普及呢?


  首先是铁锅技术的发展。宋代之后,古代的钢铁铸造技术定型,铁锅技术逐渐完善。到了元明时期,薄铁锅制造技术更加成熟,炒菜的霸主地位也随之奠定。铁锅技术是炒菜流行的条件之一。


  炒菜流行的条件之二是油料的普及。油是炒菜最关键的原料。唐朝之前,油料并没有大量出现,只有少量动物油,而且不会用于炒菜。唐朝时,植物油开始普及,炒菜的流行也开始成为可能。到了明清两朝,北美花生油登陆中国,这种油料非常适合炒菜,为炒菜的崛起提供了另一重要条件。


  另外,食材种类的变化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唐代及唐代以前,人们皆以肉食为美,素菜种类不多。宋代时,素菜开始大放异彩。而素菜的烹饪,最佳方式还是炒,炒出来的蔬菜最美味。蔬菜的流行,为炒菜提供了大量食材来源。



  宋朝之后炒菜的流行,也跟肉类食材的匮乏有一定关系。特别是明清两朝,人口压力大,普通民众很少能吃到肉。用二三两肉结合蔬菜,就可制作出各种美味的炒菜,这是其他烹饪方式无法做到的。明清之际,北方民众燃料紧缺,而烧烤和炖煮需要长时间加热,太费燃料。于是炒菜因加热时间短,节约燃料,受到了大众青睐。


  综上所述,古人最初不怎么吃炒菜,宋代之后才流行吃。今天,相对于其他菜系而言,粵菜和日本料理中的炒菜比例相对较小,不知道是不是保留了华夏最初的烹饪习惯。所以,如果你是枚吃货还想穿越,最好是穿越到宋代以后。否则,你每天就只能喝“汤”吃“烧烤”了。


 
标签: 炒菜 饮食文化

本文标题: 古人什么时候开始吃炒菜?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1856.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1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