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各朝各代怎样过中秋的?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2-09-08 09:33:37  来源:胖乐胖乐
核心提示:如今的节日受到现代化的社会结构和居住环境的影响,已渐失往日的传统气息,远不如古代的节日气氛浓厚,那么古时各朝各代怎样过中秋呢?一起回溯下中秋节的历史。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始见于《周礼》,两汉初具雏形,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其盛行则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春节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对于国人来说,其意义也远不是吃两块月饼那么简单,一轮明月,几块月饼,不管身在何方,家在心里。


  如今的节日受到现代化的社会结构和居住环境的影响,已渐失往日的传统气息,远不如古代的节日气氛浓厚,那么古时各朝各代怎样过中秋呢?一起回溯下中秋节的历史。



  隋唐以前——高富帅专享


  我国自古就有在中秋节祭月的习俗,汉代《大戴礼记·保傅》记载:“三代之礼,天子春朝朝日,秋暮夕月,所以明有别也。”说的就是天子在中秋行祭月典礼的场景。至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有一首《秋有月》曾记载:“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那时候,只有皇室贵族亦或文人骚客才有时间精力玩这个,平民老百姓忙着搬砖,无暇顾及,自然也并没有形成大众节日。


  唐——嫦娥姐姐,请赐我如意郎君


  “宫廷祭月”这一传统经过400多年的演化,逐渐融入民间风俗,到了唐朝“中秋夜赏月”已经开始流行起来。因为圆月本身就有很多意象,唐朝的众多杰出的诗人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创作了大量咏诵中秋明月的诗歌。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尚未出嫁的女子来说,这一天很特别,因为她们要拜月祈福,向月神嫦娥许下心愿,以求得如意郎君。



  月饼这个名称的来源,一说与唐朝杨贵妃有关。据史料记载,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从国外带回来芝麻、胡桃,当地人们用胡桃仁做馅,做出一种圆形饼,称胡饼。


  有一年八月十五,唐玄宗和杨贵妃一同赏月吃胡饼。玄宗说:“胡饼这个名字不好听。”想要改个名字,却又一时想不出好的主意。杨贵妃抬头一望,其时高悬空中的一轮圆月,恰如这桌上圆圆的胡饼,遂脱口而出——“月饼”,玄宗一听,拍手叫绝。从此,“月饼”这一叫法便流传开来。


  宋——摇身一变成了法定节假日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就是说,到了中秋节当晚,有钱人家直接在后花园搭台子唱戏赏月,屌丝们只能带着全家老小逛逛夜市,吃个烧烤啥的,无论有钱没钱都能high到天亮。



  元明清——真的越来越会玩了!


  南宋以后,中秋节的地位渐衰,但民间自古以来就是卧虎藏龙,所以还是搞出了不少新鲜花样,也有不少名人趣事与中秋节有关。


  月饼起义?


  元朝的中秋习俗几乎没什么变化,但说起元末明太祖朱元璋月饼起义的故事,可就有意思了。


  元朝末年,统治阶级的残酷腐败,各地起义军此起彼伏,朱元璋也准备揭竿而起。但朝庭官兵搜查很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计上心来,命令属下把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中,再派人分头传至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同时起义响应。到了中秋节当晚,各路义军果然一齐响应,很快便形成星火燎原之势,元大都被攻陷,起义大获成功。从此中秋节的又恢复了往日的欢乐气息。



  观潮?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大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从明代起,钱塘观潮之风益盛,尤以海宁盐官为观潮第一盛地。中秋前后,来自四面八方的旅人齐聚海宁盐官镇,远眺钱塘出海的喇叭口上掀起的汹涌浪涛,有时还可欣赏到弄潮儿惊心动魄的表演。


  农场偷菜?


  在清朝,姑娘们过中秋佳节有盛行的风俗,竟然是偷葱偷菜,当时流传的俗语是:偷个葱,嫁个好老公;偷个菜,找个好女婿。而已婚女子则偷瓜求子。是不是很神奇呢?


  民国——身处乱世也不忘过中秋


  民国时代,尽管时局动荡,人们还是照旧遵循着中秋的节令,拎着月饼盒穿过烽烟,把承载思念与祝福的月饼送到珍视的人手上,那时甚至有人坚持“女子拜月”的传统,像一千多年以前的唐人一样,认真地许下一个美好的愿望,努力地、精致地把乱世中的生活继续下去。



  建国后——想吃月饼?拿票来


  刚解放那些年,月饼可是紧俏货!直到改革开放之前,大部分消费品都须凭票领取,领月饼自然就得用:“月饼票”。那个年代,人们小心翼翼地守护着来之不易的爱与美食。所以,今年的月饼,我劝你省着点吃。


 
标签: 中秋节

本文标题: 古时各朝各代怎样过中秋的?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190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