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秋季食补“小妙招”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2-09-19 09:56:53  来源:睢宁县博物馆
核心提示:秋风起,渐微凉,“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还在想喝秋天的第一杯奶茶?No,No,No,太没营养,不如跟一起看看,古代文人“吃货们”的秋日快乐养生法!

  秋风起,渐微凉,“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还在想喝秋天的第一杯奶茶?No,No,No,太没营养,不如跟一起看看,古代文人“吃货们”的秋日快乐养生法! 


  1、郑板桥与“鸭糊涂”


  要说郑板桥与“鸭糊涂”的故事,还少不了一位中间人:袁枚。清代的袁枚,不仅是著名的文人,而且也是位爱吃、懂吃的老饕,他虽比郑板桥小24岁,但在两人会晤前就彼此倾慕,建立了深厚的文字之交,郑板桥对袁枚的才华十分赞赏,有《赠袁枚》诗曰:“室藏美妇邓夸艳,君有奇才我不贪”。《清史稿·郑燮传》载:郑板桥听传言袁枚死了,“顿首诚哭不已”。袁枚也有回赠《投板桥明府》记述两人的情谊:“郑虔三绝闻名久,相见邢江意倍欢。迂晚共怜双鬓短,才难不觉九州宽。红桥酒影风灯乱,山左官声竹马寒。底事误传坡老死,费君老泪竟虚弹。”


清·郑燮 墨兰图扇页 故宫博物院藏


  袁枚在江陵小仓山“随园”中集众美写《随园食单》时,郑板桥已谢世。袁枚用如下之法烹饪制出一道莱:“用肥鸭白煮八分熟,冷定去骨,拆成天然不方不圆之块,下原汤内煨,加盐3钱,酒半斤,捶碎山药,同下锅作纤。临煨烂时再加姜末、香草、葱花。”这样烹制出来的鸭,味道甚佳。但这款菜不方不圆,似羹非羹,何以命名?袁枚想起了郑板桥“难得糊涂”的名句,而“糊涂”,正巧又是民间对锅中所煮之物混成一片的统称,遂名其菜曰“鸭糊涂”。这名字的确起得好,既含纪念老友郑板桥之意又含菜肴之形,可谓构思巧妙,相得益彰。


南宋·朱克柔 《缂丝莲塘乳鸭图》 上海博物馆藏


  吃螃蟹有所谓“九月团脐十月尖”之说,秋季正当时,菊黄蟹肥,而且以“捕自圩田者为佳,因食稻谷”,难怪会成为北宋文人欧阳修、苏轼、梅尧臣三大老饕的“心头爱”。


  2、欧、梅、苏对“蟹”的执念


  宋朝时期的文化人以谈论饮食为乐,他们经常聚在一起品尝美食,吃得开心了还会写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仅从欧阳修、梅尧臣、苏轼所作的螃蟹诗数量来看,欧阳修作有四首,梅尧臣、苏轼各作有二十三首。而这其中叙写食蟹体验的苏轼有十二首,梅尧臣有八首,欧阳修只有四首,这其中两首都是写与梅尧臣的赠寄之作。


徐渭《黄甲图》轴(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欧阳修生活优越,锦衣玉食,因此不以饮食为意。美食在他的眼中更多是具有一种交友意义。在他仅有的四首蟹诗里,有两首描写宴饮,并且都是为梅尧臣所作。这一食材在梅、苏的友谊中有着特殊的意义,两人志同道合、隽永可贵。欧阳修深知老友酷爱吃螃蟹的喜好,便将其一直记在心尖,甚至赋诗二首以相赠,以表达在每逢螃蟹肥美时对宛陵先生的思念之情。


  相对于欧阳修的生活富足,梅尧臣却出身微寒,多次应考始终不第,一生“沉沦下僚”,生活困窘。欧阳修说他“文章落笔动九州,釜甑过午无馈馏”。梅尧臣尤为嗜食水产物,他曾道“况多南方物,咸腥美咽喉”,“咸腥”味道的水产在宛陵先生眼中是“美咽喉”的绝味,螃蟹便是他的最爱。“老蟹饱经霜,紫螯青石壳。肥大窟深渊,曷虞遭食沫。”这是梅尧臣《钓蟹》中对活蟹的描绘,准确地抓住了蟹的特征。


欧阳修《行书自书诗文稿卷》


  若说梅诗胜在食之“味”,那苏诗则胜在食之“趣”。元丰二年四月,苏轼调任为湖州知州,他的好友丁公默此时正在不远的处州做官。苏轼写诗赠友令丁公默十分高兴给苏轼送来了蝤蛑作为回礼。蝤蛑便是我们今天所俗称的梭子蟹。东坡以诗换得鲜蟹,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乘兴写下《丁公默送蝤蛑》:“溪边石蟹小如钱,喜见轮囷赤玉盘。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餐。蛮珍海错闻名久,怪雨腥风入座寒。堪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其时令尚在初秋,天气微寒。蟹黄刚生半壳,不是深秋膏腴时,但散发着香气的蟹膏虽未大满,仍是佳肴。烧熟的螃蟹呈赤红色有着红玛瑙一般的光泽。蟹膏澄黄,肉嫩如雪令苏轼酒兴食欲骤增,连呼“加餐”。更为戏谑的是,在吃蟹的过程中,苏轼总会有感而发。他在《饮酒四首》中说“左手持蟹螯,举觞瞩云汉。天生此神物,为我洗忧患。”在苏轼看来,吃一只秋天的螃蟹,就如同治愈心灵伤痛的良药,可以祛除心中的烦闷和寂寥。所以说,古人的智慧你不懂!


  中国人吃羊肉历史源远流长,早在4000多年前,中国的先民就驯化了羊,羊成为日常六畜之一。羊肉具有温中健脾、补肝明目、促进脂肪代谢、驱寒滋补的功效。而古人会在立秋节气称一下体重,发现自己清瘦之后,会在立秋吃一些进补的食物,俗称“贴秋膘”。南京的深秋除了火锅,让人温暖的那必须是羊肉了,对于南京人而言,没有羊肉的秋天,就像没有气泡的可乐,是不完整、不快乐的。


  3、宋仁宗拒吃羊肉背后的“温情”


  宋代的文人喜欢吃羊肉是出了名的,所以羊肉食品大销。开封城的肉食消费中,羊肉占的比重较大,其中多为宫廷食用。宋人认为,“人参补气,羊肉补形”。市场上,据《东京梦华录》载,以羊肉为原料的菜肴随处可见。


明·彩釉飞羊纹琉璃砖 南京市博物总馆藏


  宋朝宫廷有制度:不得取食于四方。就是说,京城所在地方产什么,皇宫里基本上就吃什么,不能让全国各地进贡土仪即地方特产,以免增加百姓负担。


西晋·青瓷羊舍南京市博物总馆藏


  据说,宋真宗时期,每天宰杀的羊达到了350只,这样才能够宫里人吃。如果按照这样的数量,一直吃下去,这种动物迟早会被吃灭绝,所以到了宋仁宗时期,他为了不让羊灭绝,开始控制羊只屠宰数量。


  岂止如此,宋仁宗有天晚上肚子饿了,特别想吃烧羊肉,但他忍着到了天明。第二天早上吃早餐,对伺候他的侍臣说:昨半夜里,朕突感饥饿,特别想吃烧羊肉。侍臣一惊,赶紧说:那您就应该降旨让御膳房做呀!宋仁宗摆摆手说:算了!朕听说宫里每有任何要求,外面就当成永例、制度,供应不断。其实,朕当时也想让御膳房做来着,但恐怕吃这一回,就让今后每天晚上杀羊成为制度,那就太糟糕了(“诚恐自此逐夜宰杀,则害物多矣。”)。在场的所有人听了,都高呼万岁!


 
标签: 秋日养生

本文标题: 古代文人秋季食补“小妙招”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193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