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廿八都古民居建筑群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的浙江省江山市,仙霞古道之上,是一个古老而充满魅力的古镇。廿八都民居建筑群集南方情调及北方风格于一体,深藏于大山之中,形成了“一村横卧,两水汇聚,群山托护”的格局(图1)。民居规模宏大、风格独特、布局巧妙,色调雅致古朴,木雕工艺精湛,寺庙彩绘传神,因历史上少受战乱侵扰,古建筑风貌依旧,被称为“民间建筑博览馆”。
图1古镇鸟瞰
廿八都古民居始于唐代,繁盛于明清,有着独特而鲜明的人文特色。到了清代,浙闽两省贸易频繁,山道演变为商贸之路,占据天时地利的廿八都作为过往货物中转的驿站,逐渐成为三省边境最繁华的商埠。鼎盛时期,商行店铺、饭馆客栈布满了整条鹅卵石铺就的大街,日行肩夫,夜歇客商,每天南来北往,熙熙攘攘,富足热闹了数百年之久。传说曾经古镇的大户有曹、姜、杨、金四家。他们围绕宗族而居,至今还保留着36幢完整的古民居大院。姜家大院的门楣、丁家大院的花窗、曹家大院的雀替,各有特色、美轮美奂,令人叹为观止。
据传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北方频发战事,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改革派力推宗室制度改革。为了巩固基础政权建设,大举推行都城制(相当于现在的乡),这是国家和政权的象征。宋熙宁四年,朝廷在江山一带建立都城44座,廿八都排名第28位,廿八都的历史篇章正式开启。从宋至今的110百年间,虽经历元明清王朝更迭、世变沧桑,“廿八都”这个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另有传说黄巢带领起义军由浙江南下,为避开官府军队的围追堵截,开山道700里,进入福建攻占了福州。这700里山路正好经过现在的廿八都,自此,山清水秀的廿八都成了历代屯兵扎营之地,来自各地的兵勇家眷汇集于此,自然也把各地的风俗习惯留到了廿八都。
图2屋顶
廿八都的民居大多依据自然地形而建,依古街道两侧而建,疏密相宜,错落有致。现存的20多座民居基本保持着明清建筑风貌,同时融合了徽式的马头墙、浙式的屋脊、赣式的檐橼、闽式的土墙,甚至还保留完整的大院。其基本布局不同于水乡的“四水归堂”,而是平面为长方形四合院格局,“二进一天井”“三进两天井”也有“三进一天井”。
空间结构的序列起始于水安桥和万寿宫构成的“水安凉风”节点,由南向北,逆枫溪水北上到达位于序列尽端的文昌宫。全镇几乎墙檐相连,房廊相接,家家相通,可以“晴不带帽,雨不带伞,行不出户,路不湿鞋”(图2)。廿八都最具特色的是各家各户木制的门楼,他们多为楼阁式,由梁、枋、檐、望板和垂帘虚柱构成“四柱三楼式”(图3)。各个部件都有精美的木雕装饰,题材多为福禄寿、合和二仙等吉祥物,造型精美,立意不凡。
图3门楼
廿八都古民居远离喧嚣而抵抗了岁月的侵蚀,留住了跨越几百甚至上千年的文明形态。因其古老而丰厚的底蕴,承载了中国农耕文明的宝贵文化,是浙江古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