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家具——有格调的屏风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2-10-14 11:55:36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屏风是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家具之一,商周时期称为“邸”或“扆”,是王公贵族的专属,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

  屏风是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家具之一,商周时期称为“邸”或“扆”,是王公贵族的专属,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


  《史记》也记载:“天子当屏而立”。


  室内室外,使用广泛


  宋代屏风虽鲜见实物,但由宋画可知,其在宋代的使用范围非常之广,从室内到室外,从闺阁幽居到文人雅聚,均可见屏风的存在。


  正如宋人刘昌所言:“今人称士大夫之家,必曰门墙,曰屏著,是矣。然多曰台屏,则乃指屏风而言,何不思之甚也。”


《雕台望云图》中置于亭台楼阁的屏风


《十八学士图》中文人聚会时用的屏风


  造型丰富,多插屏式座屏


  这些宋画里的屏风造型十分丰富。李公麟《高会习琴图》中主人坐榻后置有一座屏风,其由底座与屏扇两部分组成,且底座与屏框一木连做。


  这种带有底座的屏风被统称为座屏,“三扇”“五屏”为常式,多摆在宫廷殿阁、官署厅堂的正中,位置固定。


  《十八学士图》中坐榻后的屏风也是带有底座的座屏,但它的屏框与底座并不相连,可自由拆卸,是宋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屏风,叫作插屏式座屏。


  插屏式座屏多为独扇,扇面不宽,相较底座屏框相连的座屏而言,它轻巧了不少,搬运起来更为方便灵活。


  《十八学士图·观弈》中还有一种无底座的屏风,称围屏。


  围屏屏扇多为偶数,或四、或六、或八,或多至十二,可以曲折,比较轻便,但因其无底座,陈置时需要把它摆成曲齿形,成围抱之势,始能摆稳。


  除了上述大型屏风,《风檐展卷图》中还绘有一种带底座,放在床榻上的小型屏风。


  据宋张栻《枕屏铭》记载:“勿欺暗,勿思邪。席上枕前且自省,莫言屏曲为君遮”,可知其为枕屏。


南宋 赵伯骕《风檐展卷图》榻上放有枕屏


  此外,据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记载,当时文人中还流行一种置于砚台旁用于障尘的小屏风——砚屏:“古无砚屏,或铭砚,多镌于砚之底与侧,自东坡山谷始作砚屏,既勒铭于砚,又刻于屏以表而出之。”


  据传,欧阳修的紫石砚屏、黄庭坚的乌石砚屏、苏轼的月石砚屏,都名重一时。


  多用山水画来装饰


  宋代屏风虽造型多样,但大都有一个共同点——用山水画来作装饰。


  文人雅士对这种山水画屏尤为赞赏。


  如苏轼《文与可画墨竹屏风赞》:“与可之文,其德之糟粕;与可之诗,其文之毫末。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皆诗之余。”


  宋人之所以爱用山水装饰屏风,原因较多。


  北宋大画家郭熙对此分析得较为透彻:“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


《绣栊晓镜图》中放在床榻上的屏风


  除了山水画,还有一种别致的水纹,也被用来装饰屏风。


  据传是因古人信奉水从龙,水纹有吉祥之意。


  陈设讲究


  与造型、装饰相比,宋人似乎更看中屏风摆放的位置。


  不同位置有不同的审美、象征意义。


  迎门安放屏风,调和风水、聚气生财


  迎门安设屏风,符合我国传统审美观念中“含蓄”的观感,如果一进门就一览无余,便索然无味,移步换景,更显审美趣味。


  而且《水龙经》有云,“直来直去损人丁”,为了防止进入的气流直来直去,用屏风让气流的轨迹变成了“S”形,导致气流减慢,形成气聚而不散,蕴含聚气生财之意。


《刘松年山馆读书图》迎门设有屏风


  椅后安放屏风,自我保护、尊卑有序


  坐椅后面安放屏风,与风水中一直强调的“后有靠”一致,取其靠山之意,是一种自我保护心理。


  此外,屏风不管将它摆放在哪个位置,都是视线的中心,坐在屏风前面的一定是主人,围坐四周的一定是客人。


  因而坐椅后置屏风,一方面也是为了彰显主人身份地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迎合当时社会倡导的尊卑有序的礼制。


  总的来说,宋代屏风制作精美,其功能被演绎得淋漓尽致,且其造型、装饰及象征意义对后世影响巨大。


 
标签: 屏风 古代家具

本文标题: 中国古代家具——有格调的屏风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198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