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美学四般雅事之点茶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2-10-21 10:23:16  来源:九色人间  作者:叶嘉
核心提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精致、最绚烂、最成熟的时代,都会的繁华富饶、物产的阜盛华贵、文学艺术的绮靡雅丽,皆令人怀想至今,尤其对于文化人而言,堪称是最想“穿越”回去的朝代,与苏东坡把盏言欢,听姜夔自度新曲,饱览清明上河图式的盛景。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精致、最绚烂、最成熟的时代,都会的繁华富饶、物产的阜盛华贵、文学艺术的绮靡雅丽,皆令人怀想至今,尤其对于文化人而言,堪称是最想“穿越”回去的朝代,与苏东坡把盏言欢,听姜夔自度新曲,饱览清明上河图式的盛景。


  在宋朝,点茶、焚香、插花、挂画,被称为“四般雅事”,是当时文人雅士追求雅致生活的一部分。《梦粱录》称,“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有些风雅的文人出游,也要携带桌几,“列炉焚香、置瓶插花,以供清赏”。



  宋朝讲究色泽单纯,删繁就简,洗净铅华,他们以墨为画,黑白两色显现人文风流;烧单色釉瓷器,汝窑的天青色惊鸿一瞥。


  茶粉、茶筅、建盏、汤瓶等,即是点茶的修习时间了,没有花哨的动作,唯有静下心。唐代煎茶重于技术,那宋代点茶更重于意境了。


  如今提倡的极简生活,极简美学,其实宋代美学里,意境领先世界一千年了。


  中国茶史上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根据日本《类聚名物考》和《本朝高僧传》里记录,南宋开庆年间,斗茶游戏漂洋过海传入了日本,逐渐演变成日本风行的日式茶道。


  宋徽宗赵佶所著的《大观茶论》全书首绪言,次分地产、天时、采择、蒸压、制造、鉴别、白茶、罗碾、盏、筅、瓶、杓、水、点、味、香、色、藏焙、品名,共二十目。对于地宜、采制、烹试、品质等,讨论相当切实。其中尤其是关于点茶的一篇,详细记录了宋代流行点茶这种代表性的茶艺,为后人了解宋代点茶提供了依据。



  宋代蔡襄《茶录》记载:"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钞茶一钱七,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开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亦有云:"茶之佳品,皆点啜之。其煎啜之者,皆常品也。"


  话说,宋徽宗虽然跟向太后博弈中赢了,但之后的种种却表明这位艺术家皇帝有一定的政治手腕,但却不足以成为一位明君,花石纲、方腊记录也在述说这是一位昏君,最后还留下了被称为“靖康耻”的惨痛历史。但是在论等级艺术可谓强悍到银河系外,他的瘦金体,以及对茶的研究,对美学的欣赏品味,足以称之艺术大家。


  其实这几年网络上突然流行起来的茶百戏,以及斗茶,都是点茶的延伸。如今斗茶很难再延续发展起来了,不说这烹茶技术了,只说这斗茶令,毕竟绝大部分人看到美景只会呼喊:好美啊.........能即可起兴吟诗的少之又少,如何即兴作诗来助兴?


  北宋陶谷《荈茗录》上也有关于茶百戏的记录:茶百戏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



  茶百戏,又称汤戏或分茶,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茶道。即将煮好的茶,注入茶碗中的技巧。在宋代,茶百戏可不是寻常的品茗喝茶,有人把茶百戏与琴、棋、书并列,是士大夫们喜爱与崇尚的一种文化活动。


  茶百戏,能使茶汤汤花瞬间显示瑰丽多变的景象。若山水云雾,状花鸟鱼虫,如一幅幅水墨图画,这需要较高的沏茶技艺。


  茶百戏也是点茶里的一部分,宋人杨万里《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李清照《满庭芳》:生香薰袖,活火分茶..........


  从诗句中可以寻找到记录,以及文献《大观茶论》、《茶录》中也可以分析出茶百戏其实就是分茶,分茶又是属于点茶的一部分。只是,分茶是点茶中的一个特有的技巧。


 
标签: 宋朝 点茶 茶文化

本文标题: 宋代美学四般雅事之点茶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2005.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