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碑法帖《右军六十帖》——汝不帖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2-10-27 09:08:43  来源:名城杭州
核心提示:《右军六十帖》为王羲之法帖。王羲之(321-379),字逸少,祖居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随晋室南渡,徙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

  《右军六十帖》为王羲之法帖。王羲之(321-379),字逸少,祖居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随晋室南渡,徙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


  早年学书卫铄夫人,后改初学。草书学张芝,真书学钟繇,并博采众长,精研笔法体势,变汉魏质朴书风,创遒美流俊新体,树一代书风,成为千古典范,被尊为“书圣”,对后世与海外邻邦有巨大影响。


  杭州碑林《右军六十帖》选自清朝金轮编辑的《宗鉴堂法帖》之部分,该法帖收录了“二王”的多种法帖,其中《右军六十帖》是以宋时版本,刻石年代按碑末金轮题跋,应为雍正乙巳年(1725)。


《右军六十帖》第一石


  这组《右军六十帖》现保存了大部分碑石,共有9石,计42帖。


  碑高33厘米,宽90厘米,厚12.5厘米,序号为“卷一”,19行,刻王羲之《适得书帖》《知欲东帖》《差凉帖》《奉对帖》和《汝不帖》。


第五帖:《汝不帖》



  王羲之《汝不帖》,6行29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等,杭州碑林只存22字,后部脱7字应该在下一石(缺)。此帖在用笔上,彻底走出旧体章草技法,突显新兴今草笔意,奕奕生动,遒美俊逸。特别是与其字字独立的素有面目不同,此帖多处使用牵丝,融形式牵连与神采贯通于一体,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令人叹为观止。


【释文】


  汝不可言,未知集聚日,但有慨叹。各慎护。前与嫂试求屏风,遂不得答,为也(红色部分缺)。



【注释】


  汝:即人称代词“你”。刘茂辰等编撰的《王羲之王献之全集笺证》认为,“汝”指的是子侄辈。笔者认为,此帖后面提到了与嫂求屏风的事,语气应并非对子侄辈,而应该是对平辈。这种用法也比较常见。如《晋书·卷七十九·谢安传附弟万传》记载谢安曾对其弟说:“汝为元帅,诸将宜数接对,以悦其心,岂有慠诞若斯而能济事也。”因此处“汝”应该指的是平辈的兄弟。


  集聚:相聚,指见面。


  但:这里是“空”和“徒”的意思。


  慨叹:王羲之书信中常见此词,是表示悲伤、难过含义的感叹词。


  慎护:谨慎保护、保重。


  与:或释为“云”。如释为“云”,则是“前书云”的省略,这在其他书信中能够见到。如释为“与”,则是“替”和“给”的意思。可见不论释为“与”还是“云”,都是王羲之通过书信替兄嫂求取屏风,并非王羲之本人向别人求取屏风。


  ?:嫂的异体。水赉佑编《淳化阁帖集释》一书在《?安和帖》中引许开《二王帖评释》云:“?即嫂字,颜鲁公《干禄字书》。?、嫂、?,上俗中通下正。”因文中信息较少,不确指,或为其兄王藉之妻,或为其他从兄之妻。


  遂不得答:《朱处仁帖》中有“朱处仁今所在?往得其书,信遂不取答,今因足下答其书,可令必达”。这里的“遂不取答”与本帖中的“遂不得答”含义接近,“遂”作副词,相当于竟然,“答”为回信。《朱处仁帖》中可译为“信使竟然不取回信”,此《汝不帖》中可译为“竟然没有收到回信”。


  为也:含义与“不为也”相对,这里指的是请对方回信说明情况的意思。


【译文】


  ……你不要这么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再次相聚,徒有一些伤感。我们各自保重。前段时间替兄嫂求取屏风,竟然没有得到回信。


 

本文标题: 名碑法帖《右军六十帖》——汝不帖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201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