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东方色也。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2-12-05 09:10:36  来源:設記目録
核心提示:青,是东方最初的一道色。然而,我深信青是从《诗经》中流淌下来的。《子衿》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在夜色等待黎明中间,青在黑白之间的缝隙中萌动、勃发。

青,是东方最初的一道色。

然而,

我深信青是从《诗经》中流淌下来的。

《子衿》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在夜色等待黎明中间,

青在黑白之间的缝隙中萌动、勃发。


关于“青”,

《说文解字》里说:

“青,东方色也。木生火,从生丹。”


《考工记》也说:“东方谓之青。”

《释名》解释:

“青,生也,象物之生时色也。”

 荀子在《劝学》中道: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周礼·秋官·职金》中提到“青”:

“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

青的出现,源远流长。



南陌高山碧,东方晓气青。

“青”为天地最初之色,乃东方之天色,

晨起,东方泛白,之后为青,

再由冷到暖,由清微淡远至光芒万丈,

是每日天空的第一抹色彩。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青山绿水,是自然之美,

是万物复苏,百草新生,

欣欣向荣之象,

青,象征着自然,也象征着生命。

《诗经·卫风》:

“瞻彼巧奧,绿竹青青。”

用“青”字,

来形容草木生长茂盛的样子。



清明踏青,

乃古时旧俗,由来已久,

此处“青”,

指春季,亦有生命之意,

据《礼记·月令》载:

“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

九卿、诸侯、大夫以至,

以迎春东郊。”

可见踏青之俗,

早在西周就已形成。

皇帝携众臣,

去郊外赏景迎春。


青,

被自然赋予了时间的象征,

与自然密切相关。

雨过天晴云破处,

这般颜色做将来。



宋代陶瓷发展鼎盛,

名窑层出不穷,

最为稀罕的,应属柴窑,

可惜流传真品寥寥无几。

据记载,柴窑呈天青色,

如晨时天色,日光初现,

色泽靓丽,釉如明镜,

胎薄如纸,声色悦耳。

专供皇室,极为珍贵。


也有耀州青瓷、

汝窑青瓷和龙泉青瓷,

质地细腻,

花纹别致,色泽纯净,

远观瓷器整体,

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

青色瓷自唐代起,

便因其内敛含蓄,

深沉优雅之美,

格外受到世人喜爱,

有诗赞曰:

“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古有四神,

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镇守四方,代指方向。

青龙是东方的灵兽,

它指代东方,

“东方青气,属木,主春季”,

故为四神之首。

而“龙”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象征皇权,

冠以“青”来象征东方之灵兽,

说明了中国人对青色的重视,

以及青色的高贵。


扎染,

是盛于唐宋时期一种染色工艺,

主要染料来大自然,

是寥蓝、板蓝根、

艾蒿等植物的蓝靛溶液,

经过加工染制,然后晾干,

变幻出梦幻的靛蓝

与班驳的白色图案。


印花效果美轮美奂,

时而如泛着涟漪的清波,

时而如波纹滚滚的巨浪,

蓝得浓烈、白的纯洁。

蕴含着朴拙幽雅的文化韵味。



纷纷青子落红盐,

正味森森苦且严。

待得微甘回齿颊,

已输崖蜜十分甜。

青子,为果名,做橄榄,

可食用、可入药。

初食有涩口之感,

但再入口回味,可尝清甜之味,

似“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一般,

有苦尽甘来之感,是为名贵果品。


青是雅致的,是需要品味的,

青的美不是浮在表面的,

要细细体会,

才能读懂它的美,和它的雅。

青出现在方方面面,它是平淡的,

平淡的或许被忽视,

但它所携的那份意境,

永不会被有心人所忽视。


 
标签: 东方色

本文标题: 青,东方色也。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211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