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二月被称之为腊月,腊八节(十二月初八)是进入腊月的第一个节日。
“腊”含义有三,一寓新旧交替,二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三有逐疫迎春之意,而关于腊八由来的传说,也是数不胜数。
中国人喝腊八粥的习俗,自宋代开始,至今已有一千年历史。
吴自牧《梦梁录》记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自此后,每逢腊月初八,上至帝皇高官,下至普通人家,都要熬一锅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欢庆腊八节,祈求平安。
清代时,最为盛大,进了腊月,内务府就要开始准备,各种材料都送到雍和宫去。初七下午,监粥大臣一声令下,开火熬粥,初八凌晨熬好了粥。
第一锅,供奉佛祖,第二锅,进奉紫禁城里的皇家,再到王公大臣,文武百官,最后一锅则抬到雍和宫外,施于平民百姓,岁岁循例。八方食材,汇于一锅,大火沸腾,小火慢煮,合聚万物。
腊八美食
腊八粥,不同地区腊八粥的用料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
除北京以外,华北地区也有腊八吃腊八蒜的习俗。腊月里人们讲究忌讳,就用与“算”字同音的“蒜”,来代替算账的“算”。于是家家户户自己动手泡腊八蒜,并且也给自家算算账,看看这一年的开支,有多少积余,盘算该花多少钱置办年货等。
腊八面,腊八节的节令食品。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的汉族传统面食。在陕西省渭北一带的澄城地区,每逢腊八节,他们一般是不喝粥的。取而代之的是,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腊八面。
麦仁饭,西宁的腊八节也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相传,农历十二月八日是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献乳糜,用香谷及果实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麦仁粥,成了后来青海的“腊八粥”。他们初七晚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即为麦仁饭。
特制腊八豆腐,为安徽黔县当地民间风味特产。每逢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会腌制豆腐,置冬日温和的太阳下慢慢烤晒,使盐分逐渐吸入,水分也渐晒干。成品色泽黄润如玉,入口松软。黟县人还在招待贵宾时,将其雕刻成动物、花卉,浇上麻油,拌上葱姜蒜等佐料,配成冷盘,成为酒宴佳肴。
腊八豆是湖南传统小吃,也为腊八节节日食俗,距今已有百年历史。民间多在每年立冬后开始腌制,至腊月八日后食用,故称之为“腊八豆”。成品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鲜美异常,广受男女老少钟爱。
岁暮严寒,粥香四溢,岁月安暖,中国人对腊八粥的爱,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祈求平安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