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一千多年前,宋徽宗做了一个梦:
雨过天晴,天空云破,出现了一抹神秘的天青色。
醒来后,即命汝州御窑烧制此色瓷器。
徽宗的这道圣旨不知难倒了多少工匠,但最后汝州工匠不负圣望,技高一筹,经过百般磨难,终于烧制出了“雨过天晴云破处”的“天青之色”!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汝瓷”——“中国瓷器之魁”。
汝瓷以珍贵玛瑙入釉,色泽清奇,成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
可惜,汝瓷仅存世二十余年,传世品不足百件,价值连城。2017年,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洗》,就被拍出2.94亿港币高价。
▲故宫馆藏汝窑天青釉圆洗
世人皆叹天青好,却不知汝瓷,还有粉青亦是上品。更有豆绿、月白经久不衰。
它们便是“汝窑四美”,如同四朵绚烂烟花,在汝瓷史上大放异彩,绝美千年!
豆绿釉的莹洁菁雅,犹如豌豆荚里的嫩豆,翠色欲滴。
天青釉的玄妙诗意,恰似雨过天晴后,天边的湮雨色。
月白釉的清新脱俗,似空中皎月,含水欲滴,朦朦胧胧。
粉青釉的温润细腻,如平静湖面,湖水蔚蓝,碧波如镜。
800多年,窑空烟冷,汝瓷烧制技艺失传。即便后来乾隆亲自督烧,也未能重现。不曾想,当世竟有一批匠人——
他们便是大宋汝官窑烧造工艺恢复小组成员朱立文、李廷怀、娄根旺、郭留江等人。
若非这些潜心造诣的老匠人,宋代这些绝色风雅,也许永远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我们根本无法把玩。
尽管汝瓷复烧成功,但直至今日,能掌握正宗汝瓷烧制技艺的手艺人仍然屈指可数。
李可明,生于汝瓷世家,从小便师从其伯父李廷怀学习汝瓷烧制。
作为汝瓷非遗传承手艺人,虽然在中国陶瓷领域各大奖项中屡获殊荣,但它始终心系汝瓷的发扬和传承。
于是这次找到李廷怀大师的亲传弟子李可明老师及其工作室,烧制了这套汝山明·汝瓷四季杯。
汝瓷四季杯的浪漫,从开窑那一刻便开始!
假如你听过风拂山林、虫鸣浅唱的美妙,你一定会沉醉开窑那一刻,清脆开片声叮咚作响,如同手摇风铃,宣告自己来到世界的喜悦。
待到温度冷却下来,那釉面如玉,润如堆脂的汝瓷四美,总算是等来了。
春有牡丹,古朴豆青;夏有荷花,雨后天青;
秋有傲菊,雅致粉青;冬有腊梅,温润月白。
将春、夏、秋、冬融入汝窑经典四釉色,以花为形,盛于杯盏之中。
四时花卉,就这么跨越季节,齐齐绽放在眼前,斟茶入盏,繁花似锦汝梦来,时间仿佛凝固在至美的的瞬间。
浅淡的豆绿色釉呈半透明状,牡丹层层花瓣若隐若现,甚是喜人。
釉色在不同光线下,时刻在变化,犹如豌豆荚的嫩豆,又似芦苇从边寻得的野鹅卵,翠色欲滴、古朴肥润。
杯盏清爽雅致,风韵独特,有一种另类脱俗的美。
天青烟雨后的荷花杯扭转绽开,仿佛莲花盛放,生动有灵气。花中茶汤盈盈,也是别致的视觉享受。
天青色釉,是小雨洗刷过后晴空,明净中带着些许烟水和薄雾,釉色变幻无常。
光线较强釉面呈现青中泛黄,光线较弱下釉面青中带蓝,随光而变,美若天成!
这是非常经典的汝窑发色,天青为贵,粉青为尚。
粉青之色是如此动人,它既有文人细腻,又有女子风姿,在青绿中显粉白,光线弱时偏青,润如青玉而得名。
这粉青釉盏,取秋菊花瓣的姿态,器口呈菊瓣舒展状。清华其外,澹泊其中
不仅可当茶杯,还是件小茶碟,在茶席上搭配一两碟精美的点心,惬意入心
“堆釉如脂,含水欲滴,釉如膏脂之溶而不流”,这便是汝瓷的月白釉。
这盏月白釉以梅花入形,釉面好似覆着一层淡淡的雪,又如皎皎白月,梅花香自苦寒来。
布在茶席间,像一朵尚未苏醒的梅花;拿在手中,如同托着一朵盛开的白梅。
茶汤为蕊,待茶汤入盏,金蕊绽开,淡淡香来。
汝瓷釉色多样,款款绝美,哪怕现代汝瓷复烧成功,积累了一定的烧制经验,但是能把每一种釉色的如此烧制好,还是很难的。
没有哪一种瓷器,能如此得到帝王的垂青。
宋徽宗在位20年,就足足让汝窑不停歇地烧了20年。时隔几百年后,乾隆皇帝多次命景德镇仿烧而不得。
古时有言,“官、哥、汝、定、钧,汝窑为瓷中翘楚,片瓷值千金。”
如今能一次集齐名窑之魁——汝窑四美倾城之国色,布一茶席,邀三两知心之友共享,这是何等的风雅与尊贵。
汝瓷之妙,只有赏玩过的人才能略知一二。
开片的玄妙之音,可遇不可求,但若你愿意守候,它可能会在某个寂静的深夜或者傍晚响起,让你体会到流淌在心底不期而遇的欢喜。
日日以茶养之,少则几个月、慢则半年,你便能惊喜发现开片纹路初显,欣赏到“吾家有女初长成”的细腻之美。
人养器,器也养人,相互滋养,相互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