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网络的古代,古人如何送新年祝福?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3-01-24 09:18:33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不知从何时起,抢红包已经成为了过年不可缺少的年味。抱着手机翘首以待,提示音一响,一场手速的厮杀便一触即发。

  拜年,作为春节最重要的仪式,吉祥话与红包必不可少。“叮铃”,红包一响,黄金万两。


  不知从何时起,抢红包已经成为了过年不可缺少的年味。抱着手机翘首以待,提示音一响,一场手速的厮杀便一触即发。


  互相发个红包,再道个新年祝福,即使相隔千里,也能把过年的仪式感拉满。



  不过,在没有网络的古代,通讯不便,古人有何独特的拜年姿势?他们又如何送出新年祝福?


  贴春联、挂灯笼、大扫除、穿新衣……这些拜年习俗,古已有之。但你是否知道,古代拜年已经用上了“贺年卡”?


  古时的贺年卡称为“拜年贴”,又称“名谒”或“名刺”,是古人在春节时表示新春问候、吉祥祝福的专用帖子。


  据史料记载,秦汉时期,人们在互相拜访时先要呈上用竹木削成的条刺,写上自己的姓名、籍贯、身份,相当于现在的名片。清代史学家赵翼在《陔余丛考》中记载:“古人通名,本用削木书字。汉初谓之谒,汉末谓之刺,汉以后虽用纸,而仍沿用刺。”


  自东汉以来,造纸业的发展为“拜年贴”提供了新的材料,文人雅士开始在纸片上绘制一些象征吉祥的花卉、人物等图案,并署名送给亲友。



  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祐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佣仆持名刺代往。”


  宋代时,文人士大夫间交往频繁。过年期间,很多交友广泛的人往往分身乏术,不能一一登门拜访,便将恭贺新年的吉利语写在用梅花笺纸裁成的纸片上,再派仆人送往受贺人家,“拜年贴”因而广泛流行。


  “拜年贴”上写的字其实并不多。


  文献记载中的第一张“拜年贴”,出自北宋文学家秦观之手。秦观在这张古老的贺年卡上面,写了短短17个字:“观,敬贺子允学士尊兄,正旦,高邮秦观手状。”


  正旦指正月初一,“敬贺正旦”即恭贺新年的意思。


  到明清时期,“拜年贴”飞入寻常百姓家,甚至有泛滥的趋势。京官派人投送贺卡时,不管认识不认识,看到府宅就投递,颇有满街散发小广告的意味。有诗为证: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明·文征明·《拜年》


  清时有人写《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景象:“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活现了当时过年时节,街头传送“拜年帖”的繁忙情景。



  一些大户人家还专设“门簿”,对传来的帖子和前来拜年的宾客进行详细记录。


  有些讲究的文人在门簿的首页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是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街长寿巷;二是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金银库胡同;三是贵无极大人,住魁星阁大学士牌楼;四是福照临老爷,住五福街幸福巷。


  另外,还可以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及所盼之事,虚拟其他人物,譬如这家有体弱多病之人,就虚拟一个健无病老爷,住踢山街托鼎巷,以图吉利讨口彩,端的是“新年接福纳吉祥,虚拟吉人进门堂;只盼来年日子火,福寿全到乐无疆”。



 

 
标签: 拜年

本文标题: 没有网络的古代,古人如何送新年祝福?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219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