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作为农历岁首新年的“春节”,其起源可追溯至商周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由古至今沿袭下诸多颇具仪式感的年节习俗,如祭灶神、贴门神、吃饺子、守岁、拜年、放爆竹等。
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明朝古人们是如何过节的。
明朝版春节
明朝的春节,跟我们一样是都是有放假的。
明朝皇帝朱棣大手一挥,直接批了全国十天大长假,可不比咱们现代人少。
有了这十天长假,于是,便有了各种各样的过年节目了。
逛灯会
逛灯会,这是明朝人第一个过春节的重要项目了,而这中间最盛大的还要属皇家举办的——“鳌山灯会”。
由大明皇家在皇城里搭建巨型的烟火花灯供大家观看,其形状因与鳌相似,所以命名为鳌山灯会。
从永乐开始,这个灯会便一直是规模庞大,每有臣民不远千里奔赴午门观灯会三日,其乐融融,灯会之间,互相敬酒,看台上烟花绽放,听台下掌声不断,颇有点明朝版“春晚”的乐趣。
为了这次“春晚”能顺利的举行,台上的绽放的各种烟花都要提前半年,甚至更长时间从全国各地运送来。
然后把各种形状独特的烟花按照特定的排好的顺序一一的展现给观众看。
逛街
能够跟皇家的春晚相提并论的,当属明朝版的春节“买买买”了。
正月初一的早上,北京的城隍庙前就已经是车水马龙了,各种各样的货物一字排开,在这里,只有你想不到的商品,没有你找不到的商品。
据说摆摊的小贩多得都把整条街都给占满了,各种千奇百怪的物品层出不穷,甚至还有一些是从遥远的西方国家进口来的货物。
拜年
说起比逛街还累的是,自然当属拜年了,在古见面都要请安问好,便何况过年这种重要节日,那更是礼节繁重。
要说明朝官场之间的拜年,其实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辛苦,大年初一一早就在门口准备好了纸笔,客人来了之后,也只需要签个名就算拜过年了。
据《水东日记》中的描述,明朝皇城的家庭,祭拜祖先是头等大事,在元旦三天前就要完成,而到了大年初一,全家人起床洗漱吃完后,便要开始拜谢天地,以保佑来年丰收顺利。
接着,就要开始出门给亲友们拜年了。一路上走着,凡是遇到熟悉的亲人,都要当街叩头,表示新年快乐。
明朝曾有一名大臣形容说过,大年初一出去走了一圈,比上朝还累,腰都快直不起来了。
表演
明朝的春节大片,当然是没有电影的,戏曲文化在这时候就要开始他们的表演了。
据书《见闻杂记》描述,每年的春节前夕,城里的富贵人家就要开始请戏班来家里唱堂会了。
不过大家都是要求春节来表演,那就只能看看谁先预定到了,一般都要提前几个月前面下重金给有名的戏班预约。
这个时间段的戏班子生意可是异常火爆,往往刚唱完便匆忙赶往下一家接着演出。
吃吃喝喝
与往年一样,过年总是离不开各种吃喝,曾有人过完年回来上班后苦着一张脸说:“又胖了三斤”
明朝版的春节也是一样,据《豫变纪略》的描述,在明代一个偏远的农村,当地人过春节也是吃喝风甚重,平日里省吃俭用的妇农们,在春节的时候,也会特意换上一身漂亮的衣服,带上几百小钱出门赴宴。
凡是参加大户人家的宴席,只要随便交上一些礼金,就能吃到一顿丰盛上好的酒席,好多人平日里吃不到的珍贵食材,在这一天都是随便吃到的。
据《五杂俎》书中的描述,明代中后期的风气,更是把这种奢侈发挥的淋漓尽致,凡是大户人家的春节宴会上,经常都能看到各种珍惜动物的食材,熊掌鲍鱼等更是司空见惯,即使小一点的家庭,一顿饭也通常要耗费他们数十日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