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风水高手是如何看风水的?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3-01-12 13:29:13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古人说:“三年寻龙,十年点穴。”从这句话中就能看出点穴比寻龙难度要大很多,能不能点中穴才真正考验一个风水师的能力。

  《鬼吹灯》中摸金校尉胡八一每次倒斗都会念一段寻龙诀:“寻龙分金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关门如有八重险,不出阴阳八卦形。”其实这句话出自唐代著名风水师杨筠松的《撼龙经》,原文是:“寻龙千万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关门若有千重锁,定有王侯居此间。”寻龙点穴是古代风水大师的必备技能,寻龙点穴是风水学术语,龙是山脉的统称,寻龙是第一步,找到藏风聚气的山脉。第二步就是要点中风水穴的穴心。


  古人说:“三年寻龙,十年点穴。”从这句话中就能看出点穴比寻龙难度要大很多,能不能点中穴才真正考验一个风水师的能力。古代风水师点穴会借助一些工具,比如罗盘、寻龙尺、青囊等,通过这些辅助工具去定位点穴,而有一些风水高手会用一些特殊的工具去点穴,今天我们来盘点下古代几位风水高手的特殊的点穴方法!



  1、郭璞


  中国古代风水祖师郭璞,是最早提出风水一词的人,他的著作《葬经》为风水理论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作为风水鼻祖,郭璞的寻龙点穴的功力自然是不一般,他为母亲寻的墓地靠江边,而当时的人认为江边经常发大水会冲了他母亲的墓,因此认为郭璞不孝。没想到的是,自从郭璞母亲下葬之后,那块地不仅再没有发过大水,反而逐渐变成一块肥沃的土地。


  人们之后对郭璞的风水学造诣无不钦佩。郭璞是如何点穴的呢?据清初卢见曾编《金山志》引明代四川状元杨升庵话,“郭璞精风水,凡遇吉地,必剪爪发以揆之。”由此可见,郭璞寻得风水宝地之后,点穴借助的工具居然是自己的指甲,用指甲做记号定位。这个点穴手法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2、袁天罡


  提起古代风水高人,袁天罡是必须有姓名的。袁天罡是唐朝著名术士,精通天文星象、数学历算、阴阳风水、命理相术、预言家。袁天罡见过幼年武则天一面,便精准预言出她日后能成为天子。袁天罡的寻龙点穴本领也是不一般,武则天命他寻一处龙穴,作为日后陵墓的选址。


  袁天罡云游四方去找龙穴,历经七七四十九天,一天夜里忽见一处山上紫气冲天,与北斗相交。袁天罡在那团紫气中找准穴位,并用一枚铜钱埋入其中,就回去复命了。


  3、李淳风


  其实武则天命袁天罡寻龙穴的同时,也让唐朝另一个非常有名的术士李淳风去寻龙穴,不过武则天颇有心计,虽然是同一个任务,但是却让二人分头行动。


  李淳风是袁天罡的徒弟,他接受皇命之后,便踏上路途,历经九九八十一天,忽见一座山峰,好似一妙龄女子仰望大地,边上两座山峰神似女子胸部,李淳风见到此景非常惊讶,认定此处必为绝佳的风水宝地,于是拔头上发针插入找的穴中定位,也回去向武则天复命。



  二人前后回去复命之后,武则天便命人根据二人所说方位去寻找,而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李淳风的发针正插在袁天罡铜钱中心处。


  武则天知晓后非常惊叹,大唐两位著名风水高手选的居然是同一块地方,那必然是风水宝地。而那块地方就是后来我们所知的乾陵,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陵墓。而神奇的是,乾陵也成为了古代非常罕见地没有被盗过的帝王陵。


 
标签: 古代风水

本文标题: 古代风水高手是如何看风水的?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220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